频率的声波,使得石块分离,我们看到了坟墓内部的情形之后,或者就可以有结论。”
我拉了拉白素,我们又向后退去。
革大鹏继续摆弄他的“声波震荡器”,没有多久,我们便听得石块发出“轧轧”的声音,墓顶的石块,首先向两旁裂了开来,这时候,我的心中竟产生了一种十分滑稽的感觉,像是我正在看“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爆坟”这一场!
石块一靠靠靠地跌了下来,当然,坟中没有“梁山伯”走了出来,也没有“祝英台”扑进去,我们只是全神贯注地注视着。
石块被弄开之后,我们看到了铺着青石板的地穴,在青石板下面,应该是棺木了,革大鹏是离石墓最近的人,他向青石板上看了一眼,面色就整个地变了,只见他呆如木鸡地站着,目光停在青石板上。
我急步向前走去,一看到青石板上的字,我也呆住了,青石板上刻着:“过公一云安寝于此”几个字。这一行字,还不足以令我震惊,最令人吃惊的是在这一行字的旁边,还有一行字,比较小些,乃是“大清光绪二十四年,孝子……”
下面的字,突然跳动了起来,那当然不是刻在石板上的字真的会跳动,而是看到了“大清光绪二十四年”这几个字,我已经感到天旋地转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
大清光绪二十四年,一个姓过,名一云的人死了,他的儿子为他造了墓,立了碑,使他安眠于地下,但这座坟墓,却在我们乘坐飞船,在经过了如此辽阔的太空之后才到达的一个星球之上出现!
我感到几乎跌倒──如果不是白素及时来到了我的背后,将我扶住的话,我一定早跌倒了。
但是,当白素看到了青石板上的那一行字之际,她反而要我扶住她,才能免于跌倒了。
格勒和法拉齐两人,显然并不知道在他们那个时代,已和我们看甲骨文差不多的中国文字,是以并不知我们二人惊惶的原因。
他们连声地问着,我只回答了他们一句话,便也使他们面上发白了。
我说的是:“根据青石板上所刻的记载,墓中的人,死在公元一八九九年,同年下葬,这座墓也是在那时候筑成的。”
法拉齐的面上,甚至成了青绿色。
革大鹏抬起头来,道:“你还以为他是死在这个星球上的么?你敢说在一八九九年,人便可以超越太空,来到这个星球上了么?”
我摇头道:“当然不,可是,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最后这句话,是我们四个人一起提出来的。
革大鹏的面色,沉重到了极点,他背负着双手,来回地踱着步,一声不出,只是在冰上团团地转着圈子,我们都耐着性子等着他,只见他踱了十来分钟,陡地停了下来。他停下来之后,面上的肉在抖动着,以致他的声音在发颤,道:“除非是……那样。”
我们一齐问道:“怎么样?”
他扬起手来,指着坟墓,他的手指在发抖。我认识革大鹏以来,第一次看到他那样子,我也难以说出他究竟是害怕,还是激动。
我们只是望着他,并不再问。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我们一看到了那座坟墓,第一个想到的印象,第一个发生的疑问是甚么?”
白素道:“第一个疑问当然是:它是怎么会在这个星球上的。”
革大鹏点头道:“是了,所以我们第二个疑问,便是它是怎么来的;第三个疑问便是:甚么人将这座坟墓搬到这个星球来呢?这样一个疑问接着一个疑问,我们便永远找不到答案了──除非根本推翻这些疑问。”
我们都不明白革大鹏的意思,自然也没有插言的余地,我们等着他发言。
革大鹏苦笑了一下:“根本推翻这些疑问,我们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