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熊包没心情陪着钱亮亮瞎聊,他的心思在劳务市场,出来打工,一天没工作不但没收入,还要开销,一天不干活就亏本,在这种巨大的生存压力下,谁都愿意好好干活,谁都没心情陪一个没饭吃还有心研究饭局的家伙聊天。看着李莎莎吃得差不多了,熊包就招呼李莎莎到旅馆取东西,然后到劳务市场找工作。中午十二点钟之前不退房,旅馆就要加收半天的房钱。

    钱亮亮拉住了熊包:“你们俩就背着行李到劳务市场找工啊?离得不远,把行李拿来放我这儿,你们俩轻装上阵,别让人看着你们像刚刚进城的农民,找工都找不上好价钱。”

    熊包和李莎莎答应着急匆匆地跑去退房。钱亮亮反而觉得不知道干什么才好。他也应该去劳务市场找工作,可是他又没心情,他怕劳务市场那种气氛,更怕那几乎所有招工摊点上悬挂的“三十五岁以下”的字样。什么东西多了都不值钱,包括人。那些生不出孩子的国家,比方说苏联、日本、德国等等,退休年龄大都规定为六十五岁以上,六七十岁的老头老太太还在打工。可是中国人三十五岁以上就好像成了废品,招工都要三十五岁以下的,就连洗个脚丫子也要三十五岁以下,要不是错把钱亮亮当成了跳槽的足疗师傅,即便是足浴城,都不会要他。

    钱亮亮收拾了早餐残局,一时有些不知道该干什么,在地上转悠了一圈,想起了自己关于鸿门宴属于中国历史上最出名、最失败饭局的论断,连忙跑到桌前把刚才信口开河忽悠熊包的那段话记在了稿纸上,他再一次认定人就是这样,往往会在不经意的对话中迸发出一些连自己都觉得光彩的思想。如果他写的关于中国式饭局的这一部随感散记有朝一日能够出版,这段话一定要作为华彩段落展现给读者,让读者对中国式饭局的历史、现实、特色、成局败局的成因等等方面有一个文化的、人文的全面的认识。

    其实钱亮亮对自己这种感想式的散文随笔能不能出版并没有把握,更不奢望凭这一部散文随笔在文坛上扬名立万。这不过是闲极无聊、心情郁闷时候的一种解闷方式。文化人一般在从政经商不顺,仕途商路都走不通的时候,就缩回桌前那一尺稿纸上谋出路,或发感慨,或发牢骚,其情其状很像从来拿不到名次的运动员,或者用重在参与的瞎话安慰自己,或者愤愤不平恨不得咬掉所有对手的耳朵。

    钱亮亮刚在那段关于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饭局论述上画完句号,熊包和李莎莎就已经回来了,汗水淋淋,满脸都是心急火燎找饭碗的焦灼。

    熊包对钱亮亮匆匆说了声“钱大哥谢谢你了”扔下行囊包袱拔腿就走。

    钱亮亮拦住了他:“熊包,我问你一个问题你回答清楚了再拉着李莎莎走行不行?”

    熊包站下:“问吧。”

    钱亮亮看看李莎莎:“你觉得今天带着李莎莎出去痛痛快快玩儿一天有价值,还是马上到劳务市场找一份工作有价值?”

    熊包语塞,他心里想着工作没落实,谁还有心思玩儿,嘴上却不敢说,怕得罪李莎莎。

    钱亮亮说:“让我选择,我就选今天带上李莎莎痛痛快快地玩儿一天。你们俩这么年轻,大好青春,花一样美好的爱情,不去珍惜生活送给你们的珍贵礼品,却为了钱跑到劳务市场浪费幸福时光,你们的人生价值观是错误的。”

    熊包不善言辞,也没有钱亮亮那份思辨能力,又要顾及李莎莎的感受,他出门打工的目的跟钱亮亮的理论相悖,可是又觉得钱亮亮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嗫嚅着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钱亮亮,站在那里呆呆地看着钱亮亮,那眼神活像要跟钱亮亮决斗。

    李莎莎试着跟钱亮亮讲道理:“钱大哥,你说得不是没有道理,谁不想活得好、活得幸福,可是我们现在还不到享受的时候,趁年轻我们得多赚钱……”

    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