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翼军总司令张发奎是8月14日赶到奉贤南桥进驻他的司令部的,他负责浦东防务。
脸色黑红、身板结实的广东将领虽然没有高大魁伟的身躯,但嘴唇上一撮短短的小胡子和严肃而果断的个性给人一种威武和强悍的感觉。
41岁的铁军将领已经有25年的戎马生涯。自从武昌起义后投入广东模范团当兵,他讨袁援闽、北伐反蒋,纵横驰骋威名扬,从一个16岁的农民儿子成为国民党军队中声名赫赫的上将,张发奎无愧为“铁军英雄”。
他是7月21日接到蒋介石关于“预期于淞沪作战之积极准备”的紧急命令的。当时,他任苏浙边区绥靖主任,驻在浙江的嘉兴,正在负责构筑乍浦至嘉善到西塘镇一线的国防工事。
对于抗战,他态度强硬。卢沟桥枪响以后,张发奎义愤填膺,他向南京政府表示:“如果这次再不能对日作战,那么我决定入山为僧,今后永不问世事。”
民族的仇恨,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5年前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仍历历在目,当时他没有兵权,他只是协助指挥军事的高参,面对气焰万丈的敌人畏首畏尾,一纸屈辱的《淞沪协定》结束了这场正义的民族战争。他觉得悲哀,作为铁军将领,他无颜见国人家人!
终于有了一洗耻辱的机会,张发奎立即从国防工事工地回到嘉兴,他思考了两种行动方案:一是搜集资料,判断战争的进展和推移以及缜密部署和做好一切战备工作;二是发动民众,激发爱国热情和引导行动,使民众的抗战热情成为抗战的力量。
张发奎十分重视利用民众的力量。他说:“国民是战力的源泉,军队对敌的作战能力,需视人民的知识与民族精神而定,人民不但需有强烈的战斗意志,而其在战时的生活,必须适合于战时的条件。”
南桥是奉贤县的所在地。张发奎把司令部设在这里,自有他的考虑。这里东临长江入海口,南见杭州湾,西靠松江,扼守着上海东南的要道,除了协同左翼军和中央军的作战,他必须密切注意日军从杭州湾侧翼的偷袭。他所属的右翼军即第8集团军有3个师、1个独立旅和1个炮兵团。不久,又有第10集团军归入序列。他是个顾大局的将领,当左翼军战况吃紧时,他毅然命令阮肇昌的57师前往增援,李崧山的55师移往上海,刘尚志的56师推进至松江附近。作为一方将领,为了战役的胜利支援和策应友邻,是一种武德。
张发奎防区的正面是黄浦江对岸的虹口和杨树浦。隔江相望,那里战火冲天,杀声动地。江面和沿江的码头上,停泊着许多日军舰艇。浦东沿江岸原有日华纱厂、日清公司、邮船会社和新三井码头及老三井码头,都是日本海军的粮库、煤库、弹药库和材料仓库。守军一到,当即将守仓库的日军歼灭,将军用物资搬走,山一样的大煤堆,燃烧了三天三夜!
王敬久的87师和孙元良的88师在浦江对岸开始血战的初期,张发奎正组织民众和部队在浦东构筑纵深的各种工事。浦东几县行政区划属江苏省第三区,张发奎召来区长王公玙。王公玙从松江赶来,他们熟悉。按照战时的体制,地方官员兼任军队职务,王公玙已兼任第8集团军总司令部的政务处长,张发奎命令他两件事:一、封锁黄浦江及沿海各渡口和港口,没有总部的核准,绝对不许通行。黄浦江上的船只,必须靠右行驶。电报电话无线电,需派人严密查察管制。二、发动民众迅速构筑工事,挖战壕,修掩体,务求早日完成。
“这样一来,你训练的国民兵,都用上去了,相信一定会做得非常出色的。”张发奎笑着说。
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张发奎检阅了上海郊区9个县的国民兵阵容。他和王公玙都身穿中山装,每到一县,气氛热烈。上海经济发达,民众较有知识,民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