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节从“科学的世纪”到“生命的世纪”

    思考"为健康而忧虑的时代"

    ——"生命的浑浊"和"真正的安乐"

    在我青年时代,最喜欢的名言中,有柏格森①的一句话:

    ①柏格森(1859-1941),法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生命哲学和现代非理性主义的主要代表,主要著作有《试论意识的直接材料》、《物质与记忆》等。

    所谓健康,是"在对行动抱有热情,灵活地适应环境的同时,具有准确的判断力、不屈的精神和最正确的认识。"

    这句话,真实地显示了这位"生命哲学家"的思想,已触及到跳跃着的生命。我曾多次相遇,并进行多次交谈的泽泻久敬博士也这样说过:"所谓健康,(中略)并非只是早晨醒来,身体不觉异常而能即刻起身,或感到精神十分爽朗,而是醒来后对当天的工作,立刻涌现出一股难以抑止的热情。这种心态,可谓真正的健康。"(《思考健康及其他》,第三文明社版)在这简单明了的一席话中,画龙点睛地指出健康应具有的重要的一点。

    但是,现实与这种健康观似乎相去甚远。如人们常阅读保健书籍、选购自然食品、服用中药以至热衷于减肥和跑步等事例,都足以说明对健康的关注。但从反面看,这也正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的无限忧虑和保持健康的愿望。也许用"健康热"这一新词所概括的上述种种现象,并非经过人们深思熟虑的行为,但在其思想深处,确确实实潜藏着——竭力保持健康,度过那富有价值的人生;战胜癌和循环系统疾病、疑难病症等这一现代人的急切的愿望。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是:对由于平时精神过分紧张而造成的身心疲劳;对各种现代病应采取何种对策;如何才能度过随着平均年龄增长而提出的"充实、健康的老年"等问题。今天,要真正健康地生活下去,将会感到日益艰难。因而可以说,建立正确的健康观,无疑是当前极其重要的一大课题。

    有人认为:"健康",即指所谓"身体的健康"、"心的健康"和"社会的健康"。而且,这三者又是各自紧密相联的。

    在法华经上,是从"五浊"这一多层次的联关性和整体观的角度,解释人的"病"的。所谓五浊,系指"命浊"(生命自身的浑浊)、"见浊"(思考的浑浊)、"烦恼浊"(本能的浑浊)、"众生浊"(人间社会的浑浊)和"劫浊"(时代的浑浊)。

    天台大师在《法华文句》这部著作中,对"劫浊"之相进行了阐释,其中有这样一段论说:

    即:"在浑浊的时代中,愤怒和憎恨,在人们的心中与日俱增。其结果便发生争斗。贪欲(一种为欲望所驱使的生命的趋势)剧增而总不得满足;那辨明是非、伦理的精神作用也日益迟钝,故疾病、病人增多。由于争斗、饥饿、疾病(合称"三灾")的相继发生,烦恼则越发增加。这种恶性循环所形成的规律,最终势必加剧价值观的混乱,时代的混乱。"

    那么,是否可以说:所谓的"劫浊",指文明全体的变化和紊乱吧。这种紊乱的内容,终究不得不归结于人本身的诸种浑浊。"心之病",成为"身之病"和&quo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