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9)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节武田信玄

    拯救万民的慈悲心

    武田信玄是战国时代一位杰出的英雄和知名的武将。据说他和上杉谦信之间进行的川中岛之战,历时十二年,交锋五次,最后以信玄的胜利而告终。

    另外,据说夺取了天下的德川家康以及称雄一世的织田信长,也都惧怕信玄,退让三分。德川家康无论作战或者政治方面,很多地方受到信玄的战略、政策的影响。

    关于武田的伟大之处,有各种论述,但我觉得有一点应当特别加以强调,即武田曾提出作为大将的条件,"尤为重要的是不忘慈悲心"。当然他在此所说的"慈悲",和佛经中的"慈悲"是两码事。请大家注意:他不仅论述战略和战斗,而且把具有"慈悲心"置于最重要的位置上。

    有一本专门叙述武田派军事学的兵书《甲阳兵鉴》。这是江户时期一个叫相良亨的人,根据信亥的家臣所留下的手记编辑而成的。虽然不能说全部内容都是信玄当时的言行实录,但据说它详细记述了信玄的所作所为和精神面貌。《甲阳兵鉴》(《日本思想9》相良亨编,筑摩书房版)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大凡出色之大将,必须晓畅武道,已勿须赘言。且应精于学问,心地慈悲。其举止端庄,性情温厚,然而一旦动怒,则府中惊骇自不待言,甚而泣儿敛啼,威震一国。……优秀将帅者举止规范,深明大义。深明大义,故能明辨是非。明辨是非,故能胸怀善良。胸怀善良,故而纵然天生相貌粗陋,亦能处事冷静,知人善任,而无怀怨抱恨之心。"

    按照他的意思,凡是优秀的大将,不用说应当通晓武略,而且要具有精探的学问,广大的慈悲心。懂得礼仪,平素很温和,可是一旦发怒,不要说他的府中,就是全国也会感到震惊,连哭叫的孩子也得收住哭声。

    他还说优秀将领,因为懂得礼仪,所以重视人情义气,由于重人情义气,所以能通情达理,并且因为通情达理,所以才胸怀仁慈之心。正因为如此,外表看起来似乎粗晕俗气,却能冷静地按照手下每个将士的长处加以任用,因而没有一个人对他心怀怨气。就是说信玄所以强调"慈悲之心",是因为他确信只有在宽厚仁慈的大将手下,才能聚集人才,练出精兵。并且只有通晓文经武略,进而具有高尚人格的大将,才能掌握人心,采取有条不紊的行动。

    关于信玄如何知人善任,有这样一段故事可以说明:

    据说天文14年(一五四五年)五月,堪称武田信玄帐下栋梁的板坦信形,不顾众人反对,轻率地进攻小笠原长时和木曾义高,遭到惨败。他的鲁莽行动,在武田的前线将士中遭到严厉批评,也受到部分人的冷嘲热讽。他本人也决心接受幽禁,承担罪责。可是信玄把信形找来,对他能在战斗中把损失减少到最小限度的本领,加以正面评价,采取了宽宏大量的态度,还安慰他"不要介意周围人的胡言乱语",并且重用如初。深知信形作战勇猛顽强的信玄,没有仅仅因为一次失误就加以责难。

    另外,据说信玄在攻下其它国时,总是把当地领主作为盟友对待,不使那里的人民穷困潦倒。

    所谓"大将"的慈悲之心,就是如前所述能够注意让所有人各得其所,发挥才能。我觉得信玄作为统帅,能准确无误地了解部下将领情况,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尽管看起来有些可能是琐碎小事。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信玄建立了一支精锐强劲的军队,却没有构筑城堡。他认为即便坚固的城堡仍须要人来保卫,决定的关键是人的团结,士气的高涨。他相信在严明的军纪之下,采取一丝不苟的军事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