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11)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章发挥每个人作用的“人的组织”(二)

    要深深理解"人"与"生命"

    ——深通人心机微的文化人桑原武夫

    本年四月十日(一九八八年),法国文学研究家桑原武夫逝世了。享年八十三岁。桑原先生直到生命的最后,仍活跃在人生"第一线"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优异的成果。作为日本人,他是稀有的卓识之士。可以说是与法国的人道主义者阿兰相仿佛的大知识分子。

    我曾经和法国的"行动知识人"安德烈·马尔罗举行过几次对谈,后来将对谈的内容,题为《人的革命和人的条件》的对谈集加以出版(潮出版社版)。那时,桑原先生给我写了一篇情真意切的序文,他的厚意使我永远难忘。

    大概是四十年前,我在青年时期就对桑原先生如下的一段话,深为感动。

    "现代的人道主义,是否名副其实,取决于是否心中有民众。"("朴素的人道主义",收于《桑原武夫全集5》,朝日新闻社版)

    真正的人道主义,的确应该立足于民众现实之上,具备贯彻理想主义的精神和态度。它应该是这样一种远见卓识:能够先期敏锐地觉察出强烈要求,以民众为主角的真正民主社会的时代大势。这也可以说是和佛法所追求的、以实现众生幸福为第一义的精神,一脉相通的吧。

    在桑原先生的巨大成就中,可以举出他在人文科学中开创了共同研究的道路。文学、哲学这类人文系统的学问,由于它的性质,几乎全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的。但是桑原先生在同一研究课题下,动员了济济多士的研究者,使之充分发挥出他们的力量,不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的确是划时代的创举。

    桑原先生之所以能开辟这样的道路,其背后存在着先生这样的一种信念:"如今,独创的行动,离开协作和组织起来是不可能实现的。"("青年的冒险精神",同前书)

    桑原先生之所以能吸引许多研究者,完成以共同研究为中心的任务,其秘诀究竟何在呢?这可能有种种原因,如他深厚的教养以及旺盛的好奇心等等。但是,我这里愿意特别指出的一点,那就是桑原先生是个具有人情味的深深"理解人的人"。

    先生自己也说:"在德语中不是有个menskenner(懂得人的人)的词语吗。……为了能成功地使大家携手并肩前进,主要的因素,是靠懂得人的人。"(《人的史观》,潮出版社版)

    这是前辈的对人生的意味深长的金玉之言。

    对于共同生活,共同行动的伙伴来说,最重要的存在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最希望的领导者的形象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那决不是单纯的技术者或单纯的有教养的人。也不是有名声的人、有财力的人。人们希望并欢迎那种深知人情机微、明白人的心理、能充分理解自己的领导者。能得这样的领导者,就会形成一个生气勃勃的集体。桑原先生深明此理。所以才强调共同研究中的"懂得人的人"的重要性。

    关于这点,不只关系到领导者,而且在整个人生中也是个重要的课题。

    桑原先生还说:

    "我想,在人生的道路上最重要的是理解人。……这不是指关于抽象的人的一般学理上的知识,而是指由自己去观察、理解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并根据和他们打交道的体验,得出的见识。"(同前书)

    这种对人、对人生的透辟的洞察——我认为桑原先生的伟大之处正在这里。桑原先生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