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9)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节创造自己、忠实于自己(二)

    论嫉妒

    ——三木清的《人生论笔记》

    我年轻时读过三木清的《人生论笔记》(出版社同前),其中有一段论嫉妒的卓越文字。我曾将它部分地摘录过,现在还鲜明地记得。

    "假如有使我怀疑人性善的东西,那就是在人的心中存着嫉妒。正是这个嫉妒,如培根①所说,具有恶魔般的属性。因为嫉妒总是要在暗地里狡猾地损害着善的事物。"

    ①培根(1561-1626),英国倡导"经验论"的哲学家。

    我的恩师户田城圣先生曾说过:"与释尊敌对的提婆达多的本心,是男人的嫉妒心理。"在佛经中,被称为"恶逆"的提婆达多,是斛饭王之子,是释尊的堂兄弟。他对释尊成为教团的中心人物,受到人们极大的尊敬,非常感到不快。

    本来就是野心家的他,出于高傲和嫉妒心理,极力想自己去做教团的领袖,想要陷害释尊。但是他敌不过释尊。他妒火中烧,拉拢大国"摩揭陀"的太子阿阇世。释尊看穿了他的阴险用心,有一天狠狠地责备了他。他怀恨在心,诸事皆和释尊作对,向释尊投掷大石企图进行暗害。通过这种行为可以说这是一个男人傲慢发作到了极点就会变为嫉妒,成为野心的俘虏,终于走上破灭的业果。

    三木清在上述书中写道:"任何情念如果表现为天真烂漫,总是具有某种美。而嫉妒中是不会含有天真烂漫的。爱与嫉妒,在许多点颇有些相似之处,但首先在下述这点上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说,爱,可能是清纯的,而嫉妒则始终是阴险的,这点,即使是孩子们的嫉妒,也不例外。"他还说:

    "产生嫉妒,是针对比自己地位高的人、或比自己幸福的人。

    (中略)而且嫉妒,一般地说,并不是想把自己提高到被嫉妒者的地位上来,而是相反,总想把别人拉低到自己的同一水平上来。"

    三木清的论断,极其明快地揭露了"嫉妒"这一情念的本质。

    人的感情会有各式各样的表现。而且,当它确实"表露为天真烂漫时,总是具有某种美"的。但是嫉妒不同,它不是向"企图提高自己"的方向发展,而是向贬低他人的方向,向"企图将别人拉低到自己的水平上来"的方向发展。这点,正是"嫉妒"这种感情难以调理的地方。

    比如,假设有个人出于固执自己的立场,羡慕后辈的成长,干出阻碍后辈活动的事。这就不能不说是为嫉妒所支配的卑鄙感情。

    "怨恨"或"妒忌",这种人的"嫉妒"心理,如果用佛法将生命分为十种范畴的"十界论"来说明的话,应该说,它是属于心术不正的"修罗界"的范畴。

    根据天台大师①的《摩诃止观》,所谓这种"修罗心"是这样一种心理,即:每一瞬间总想要胜过他人,如果做不到这点,就把他人拉下来,轻视他人以便抬高自己。并说,这很像鹰隼飞向高处来俯瞰下方一样。而且外表上装扮成"仁"、"义"、"礼"、"智"、"信"这类道德家的样子,其实,在内心里正燃烧着阿修罗的火焰。日莲大圣人②在他的著作里曾说过:"在人世中,争强斗胜,即使看来似乎像是贤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