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笔者在参加《中共中央南京局》一书史料的征集和编写工作时,有幸接触了国共南京谈判期间珍贵的历史资料,采访了原中共代表团的许多工作人员和知情者,亲耳听到章文晋、童小鹏、童陆生、袁超俊、李金德、刘宁一、许涤新、连贯、夏衍、陈舜瑶、刘恕、成润、朱友学、郭正、纪锋以及一直在周恩来、邓颖超身边构成的许多老同志,讲述跟随周恩来战斗在南京、上海等地的感人故事。
从那时起,本人就有一种强烈愿望,一定要把这一惊心动魄、瞬息万变、头绪纷繁的事件以文学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以缅怀周恩来、邓颖超董必武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教育更多的人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民奔好抗的时候不忘创业的艰难,警示人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同时,树立民族自信心,警惕美国霸权主义对中华复兴的阻挠和干涉。
1989年,笔者开始本书的试写,并完成了南京六二三事件、董必武上海之行、周恩来虎穴会见张克侠等篇章,但因工作变动羁绊,一直未能如愿,直到2004年夏在青年诗人张国凡等人激励下,方欣然动笔。
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环境,国共南京谈判本身就是极富色彩、充满戏剧性、史诗般的大事件。
为历史的再现和真实反映南京谈判期间、周恩来领导南京局开展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本书中没有设计一个虚假的、文学化的任务,记载的所有事件也都有文献佐证。
协作过程中,笔者参考了的文献资料、回忆资料、报刊资料以及因特网上公布的资料、研究成果、相关作品,有的直接引用。
与其说本书是笔者从事文学作品创作的尝试,毋宁说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原《中共中央南京局》编写组成员、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办离休干部吴文熙、编写组成员、江苏省周恩来研究会秘书长王广达等同志,不辞辛苦细细校阅,并提出很多好意见;老朋友、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办刘顺发、张开明二位处长,从本书动笔就一直十分关心,帮助出谋划策;省著名作家李凤宇拨冗指正,使本书增色不少;南京周恩来图书馆、南京市委党校图书馆提供了不少查找资料的方便,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办领导蒋晓星、庄小军及马维瑜、余翔、吴斌、蒋燕萍等同志给予击打鼓舞和支持。
尤为一提的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第二编研部主任寥心文研究员在百忙之中细致审读了书稿,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
谨此,表示最深诚的感谢!
鉴于水平所限,本书的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恳切希望读者能够提出宝贵意见,不胜感谢!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