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会上预言:从1946年7月算起,“根本打倒国民党,大概要5年左右时间,”再次强调“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周恩来在这个会上作了长篇发言。他说:毛主席的计划是根据两年来的经验,谨慎的估计,很有实现的可能。如果给蒋介石的打击很严重,加上财政经济崩溃,内部倾轧,蒋介石可能垮得早些,胜利来得快些,我们也应有此准备。在报告今后三年的军事计划时,他说:要把战争继续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使战争负担加之于敌人。应准备若干次带有决定性的大会战……今后仍力争在运动中消灭敌人,但攻坚战则可能增加,攻坚与野战互相结合。攻坚敌必增援,造成野战的机会。
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设,他提出了“军事组织要逐步走向正规化、集中化,这就可使第三年的战略任务实现得更好。”在这次会议上,他还谈到了建立地方武装、精简后方机关、财政和对资产阶级政策等问题。
这次会议,为全党在国内局势发生大变动的前夕明确了前进的方向,统一了行动的步调。
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相继发动了。
三大战役是一次空前的战略决战,是在毛泽东直接指挥下进行的。周恩来作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是毛泽东的主要助手。他们在西柏坡住的院子很近,天天见面。一有什么问题,随时交换意见,共同商议解决。发出的电文多数由毛泽东起草,少数由周恩来起草,所有军事方面的电文都经周恩来签发。
1948年11月8日,历时近2个月的辽沈战役结束,东北全境解放。
1949年1月,声名显赫的杜聿明在徐州被活捉。
1月15日,人民解放军全歼了天津守军13万余人,孤守北平的傅作义在陷于绝境的情况下,为了保护北平这座驰名中外的文化古城,接受了解放军提出的和平条件。至此,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4个月19天,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旅)、非正规军29个师,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发动内战的精锐部队基本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得到解放。
历史的车轮进入1949年,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大局已经确定无疑,许多新的问题纷纷提到中国共产党的面前。
3月5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举行七届二中中全会,到会的有中央委员34人,候补委员19人,重要工作人员12人。
毛泽东在会上作了报告,提出如何消灭国民党残余部队,迅速夺取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的方针。
3月2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新闻公报由新华社向全国发表。
同一天,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的11辆小汽车、10辆卡车的车队离开西柏坡向北平出发。这个日子恰好是他们离开陕北的1年零1天。
行前,毛泽东和周恩来兴奋地谈笑着。
周恩来对毛泽东说:“多休息一会好,长途行军坐车也是很累的。”
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
周恩来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能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3月25日下午5时在西苑机场正式举行入城式,叶剑英和聂荣臻陪同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分别乘敞篷吉普车开始检阅部队。
受检阅的大约一个炮兵师、一个装甲坦克师、一个步兵师,共3万人。检阅部队后,他们又接见北平市1万多名各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