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争取民主、反对独裁的群众运动,更积极地投入民主运动。6月下旬,随着国民党大打内战,昆明各界人士组织了争取和平联合会,发起争取和平签名运动。昆明国民党当局散布谣言,说李公朴等人“要搞暴动”。李公朴家门口经常有可疑人出现,但李公朴毫不退缩,仍然为和平天天奔走。终于,李公朴于7月11日晚于昆明街头遭枪击,于次日清晨去世。

    周恩来还记得,在1946年2月10日的校场口事件中,他受伤住院后,对前来看望的周恩来说:“我受点伤算不了什么,我要更加坚强起来,力争人权、民主和自由。”

    “一个为民主革命而献身的战士啊!”周恩来缓缓抬头,痛惜地说。

    周恩来放下手头的工作,悲愤地起草了给李夫人的唁电:

    “张曼筠女士礼鉴:惊闻公朴先生被特务暴徒暗杀,不胜悲愤!公朴的牺牲必然激起全国人民反法西斯暴行及争取和平民主运动的高涨,敝代表团誓为后援。兹先电唁,并希节哀。周恩来、董必武、李维汉、廖承志叩。”

    唁函发出后,周恩来心想,内战开始了,国民党举起了屠刀,暗杀了李公朴,还会指向其他人的。

    7月14日,周恩来冒着滂沱大雨来到上海。

    上海思南路107号,大门上已钉上一块铜牌,镌刻着三个大字“周公馆”。铜牌下端还有一行英文字,直译就是“周恩来将军官邸”。

    这是周恩来在南京谈判期间第一次来上海。昨天,他根据得到的情报,知道国民党军将于本月15日进攻我苏北解放区后,立即与马歇尔会谈,要求马歇尔敦促国民党全面停战,同时,指出黄河问题情势紧急,建议派执行小组去监督,或亲自前去解决。他同时也知道,在蒋介石决心以武力解决问题的情况下,与马歇尔的谈话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

    周恩来这次来上海,除参加联总、行总及黄河委员会的联席会议,紧急会商黄河问题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谈判斗争的需要。蒋介石以避暑为名离开了南京,只留下作不了主的几个代表应付谈判,掩护内战的烟幕。要在中国实现真正的和平,就得向中外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彻底揭露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

    在周公馆,周恩来对邓颖超、华岗等同志说:“我不能继续呆在南京,去客观上帮助蒋介石制造一种谈判还在继续,谈判还有希望的假象。”

    邓颖超早些天也到了上海,她在为开展群众工作而忙碌。在与郦颖超谈到五人会议的争论时,周恩来说:“国民党以为我们怕他们,逼我们割地求和订立城下之盟。可我们偏不吃他那一套。所以,我干脆离开南京了。我来上海,就是要让全国全世界都知道,和谈受到了挫折,正处在僵局、停顿状态。我一天不回南京,就表明谈判还没有恢复。”

    晚上,周公馆的工作人员在时事政策学习时,争论起蒋介石最终会选择“战”还是“和”的问题。讨论热烈,发言踊跃。周恩来也参加了讨论。有的同志认为:“对蒋介石来说,不打,还可以拖它若干年,打,则明摆着迅速导致彻底毁灭。蒋介石是个聪明人,他总不至于愚蠢到自找死路吧?”

    周恩来说:不要替蒋介石设想他是聪明些还是不大聪明些,他是不大可能按我们共产党人的逻辑办事的。他站在反动立场上,只能妄想消灭我们,只能打。他别的事情可能是聪明的,但在这样一个历史性选择的大问题上,他不可能聪明,只能是愚蠢的。

    针对国民党特务对民主运动的压制和对民主人士的迫害,周恩来说:“国民党特务开了杀戒,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不出周恩来所料,7月15日,从昆明又传来了一起令人发指的消息。

    就在李公朴治丧委员会召开大会的当天下午,民盟中央常委闻一多返家途中,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