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于柏林H.N.S国际金融投资公司、北京通达证券公司、柏林《世界经济周刊》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员。此人在1994年6月创办私募基金,据业内人士估计,私募基金受托资本最少超过2亿人民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从股市至少卷走2个亿。此人性格孤僻,不善交往,也没什么名气,但是真正了解他的人都有一个共同评价——鬼才。面对这样一个鬼才,我们还能说格律诗事件只是简单的清仓甩卖吗?”

    总经理付子清补充道:“格律诗是在与乐圣1比50的资本力量对比下发起攻击,如果按此推论,一旦格律诗和乐圣优势互补,他们与伯爵的资本力量对比将缩小到1比4,格律诗又为什么不敢对伯爵发起攻击呢?”

    苏逸文说:“我们对很多情况还不了解,但是并不妨碍我们去做一个最基本的判断,谁胜诉对伯爵公司的威胁更大?是乐圣还是格律诗?”

    销售部部长许家玉说:“当然是格律诗胜诉对伯爵有威胁,因为乐圣胜诉只是各自退回原位,而格律诗胜诉则意味着他们掌握了更低成本的生产方式,价格是法宝,市场规律就吃这一套。伯爵产品全部在上海生产,综合成本比广东还要偏高,比格律诗就更高。”

    企划部部长王振光也表态道:“我同意许部长的意见。”

    苏逸文看了看其他几位干部。

    其他几位干部纷纷表态:我们也持这个观点。

    苏逸文说:“我们希望乐圣公司是一场虚惊,我们也希望这场诉讼只是Hi-Fi领域的龙争虎斗,但是这不妨碍我们预警在先和创造机会。因此我建议,伯爵公司以董事会的名义正式向格律诗提出我们愿以650万元的价格收购贵公司,同时向媒体公开发布消息。”

    650万!这个天价的数字把在场的人惊呆了。

    王振光脱口而出:“为什么?”

    苏逸文说:“这里面有很多为什么,你问的是哪一个?”

    王振光问:“为什么要收购格律诗?为什么是650万?”

    苏逸文回答:“收购格律诗是预警和创造机会的需要,200万收购是趁火打劫,400万是抛媚眼。乐圣向格律诗提出600万的损害赔偿要求,说明格律诗有这个能量,我们在这个数上添加50万以示与争议标的有区别。”

    财务部部长黄秋明说:“乐圣的600万赔偿要求是诉讼战术需要,是虚的。如果乐圣败诉真正的损失不止600万,如果胜诉实际损失达不到600万,我们尚不知道格律诗公司能不能胜诉,如果盲目收购,被告主体就会发生转移,就成了伯爵应对这场诉讼。”

    苏逸文说:“你不接近它、不了解它,你怎么知道它值不值600万?你怎么知道它会不会胜诉?你又怎么知道该不该收购?你接近它了没有?看清楚了没有?谈判了没有?”

    众人恍然大悟!

    付子清解释道:“伯爵公司作为中国音响业首席,应该有显示身份和气度的表态。假如格律诗音箱成本合理,假如乐圣被挤出市场,即便伯爵真用650万收购格律诗,我们保守估算了一下,伯爵以纳入囊中的乐圣旗舰和格律诗音箱的双重优势大举挺进Hi-Fi市场,既降低发烧门槛又迎合发烧友追求个性的需要,至少能产生1亿4千万的市场效益。这就是马太效应:你有,给你更多;你没有,把你原来的都拿走。”

    许家玉说:“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好!问题是,丁元英看不出来吗?”

    苏逸文淡淡地说:“所以,那只是问个好、作个揖,一份人情而已。既然是格律诗胜诉对伯爵不利,那就做个姿态,礼尚在先,免得日后都撕破脸皮。这个动作要快,要在他们交换证据之前心里都没底的时候发布消息,过期就不值钱了。”

    众人的表情里除了叹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