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4.周希汉说:“放他过去,我就不信堵不住黄维的部队。”陈赓道:“军中无戏言。”周希汉回答:“卡不住这个口子我提头来见!”

    1948年11月,震惊中外的淮海大战打响后,国民党军黄维兵团受命东进,在兵渡浍河以后,发觉在浍河两岸东、西、南、北四面,都有强大的解放军压来。敌第18军第49师前锋刚进抵双堆集东南张圩子附近,就碰上了解放军东西两路合围的人马,只经过短时激战,49师1个师就被打得落花流水。

    此时,中原野战军1纵、2纵、3纵、4纵、6纵、9纵、11纵的各路人马,完成了对黄维兵团的大包围。淮海战役第2阶段围歼黄维兵团的歼灭战,乃正式开始。

    周希汉此时仍是中野4纵10旅旅长,但他在淮海战役中同时指挥了10旅和13旅的作战。黄维兵团在浍河北岸撞上的就是周希汉的10旅。

    进抵浍河南岸的蒋军是黄维兵团的第14军。军长名叫熊绶春。该军共辖两个师,即第10师和第85师,全军兵力共2万余人。

    黄维在23日发现被围后,由往常的骄横自信,变为惊慌失措。他一会儿命令第14军守住浍河南岸,阻止解放军过河;一会儿又命令14军立即向东突击前进,弄得熊绶春一时进退失据,不知如何是好。

    熊绶春正在进退不得之际,忽听浍河北岸解放军的炮火以排山倒海之势猛轰起来。随后,解放军大队人马,就像猛虎一般扑来,从对岸分成十几路,强渡浍河,也不搭浮桥,就从水里杀上岸来。

    这时,正是11月天气,水冷风寒。从浍河北岸到南岸,要渡过6丈宽的水面。河水最深处,人可没顶;最浅处,也要齐胸。河底下还有1尺多深的淤泥,泥里长满芦根。人从水里前行,芦根扎脚绊腿。然而10旅的指战员在周希汉的指挥下,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不顾一切困难,勇敢地跳到水里,向南岸突击前进。

    这时,南岸蒋军14军部队,没有想到解放军在如此寒冷天气里,竟然不用架桥,游水过河,冲杀过来。一时,蒋军惊得发呆,一个个措手不迭,纷纷溃退。我军乘机猛冲,一下子把熊绶春两个师冲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军长找不到师长,师长找不到团长,成连的蒋军在混乱中被缴了械。

    一直混乱到天亮,熊绶春才把部队收拾起来,一清点,已经折去了一半,熊绶春无可奈何,憋了一肚子怨气,去见兵团司令黄维,报告失利经过。

    哪知,黄维不但不检点自己指挥失当,反而痛斥熊绶春指挥无能,下令把熊绶春撤职留任,将功赎罪。

    熊绶春有苦说不出,只好憋了一肚子气又回到自己军部,把残兵败将安置在李围子、杨围子、沈庄三个村庄,垂头丧气,待命行动。

    周希汉的10旅及13旅在强渡浍河以后,乘敌人混乱之际,连夜直插双堆集以南大小王庄、小马庄、小周庄、李庄一线,同右邻第11纵队巩固厂包围圈,挡住了黄维东逃的去路。

    到11月25日平层,黄维的12万人马,被中原野战军团团包围在以双堆集为中心,东西20里、南北15里的包围圈里。黄维兵团犹如钻进天罗地网,已经插翅难飞了。

    黄维发觉自己被围,知道再拖下去,情势会更糟。于是赶紧调整各军位置,企图突围出去。

    他命令自己的嫡系第18军在双堆集暂不行动,把双堆集东南几个小庄交给第85军第23师守卫,第85军军直属队和第110师放在野外宿营。黄维的这种做法,引起了第85军宫兵的愤恨。因为,85军放在18军的前方,等于当了18军的挡箭脾,特别是85军的直属师第110师,被放置在罗集附近野地宿营,成为第18军、第10军的屏障,这更加激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