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山表态了:“都别争了。李德生同志先说了,就让他们旅担任主攻。”
接着,王近山命令:第17旅以一部攻占琵琶山、真武山、铁佛寺,集中主要力量于西门实施主要突击;陕南第12旅和桐柏第3分区部队继续佯攻城南高地,迷惑和牵制敌人;第18旅一部兵力插人东关,钳制敌人;第16旅为预备队。
为了便于作战指挥,在突破阶段,由第17旅旅长李德生统一指挥;在纵深战斗阶段,由第16旅旅长尤太忠统一指挥。
王近山指挥攻坚作战,一贯极为重视突破和巩固突破口。这次攻打襄阳,尽管善于攻坚的第17旅担任主攻,他比较放心,但是,王近山的主要注意力仍在突破上。于是王近山特地向李德生交待:“开辟城西走廊通道,是实现整个攻城计划、击破襄阳防御锁链的首要环节,一定要充分准备好,有半点马虎都是不行的!这是关键性的硬仗,你要精心组织,打好这一仗。”
接受任务的当晚,李德生就带着几个团干部摸到城下的高粱地里,在离敌人前沿几百米的地方观察地形。
琵琶山,从褒阳西南高地前伸下来,高约200米,山上火力可封锁走廊宽阔路段。两个高大的石头碉堡,像一对牛角,耸立在山头上。岩壁前面,是铁丝网、鹿砦,山沟的死角和上山的通道,还埋有许多地雷。琵琶山虽不大,但其地形陡险,加上大山和东面真武山的火力均可支援该山,是敌城西的一个重要防御支撑点,守敌为第104旅第15团1个加强连。
看罢地形,第17旅又研究了打法。
7月9日黄昏,第17旅第49团第3营在炮火掩护下,攻击琵琶山。经15分钟激战,即全歼守敌,拿下了琵琶山。不幸的是,亲率突击营攻山的团长苟在合,在敌人的阵地上踏响了地雷,光荣牺牲。
攻下琵琶山,拔掉了通往西门的第一颗钉子。康泽甚为惊慌,调集了部分敌人,与我争夺琵琶山。10日,敌以飞机、重炮掩护步兵向我疯狂反扑。第49团第3营指战员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的战斗作风,在敌三面围攻下,凭借山上工事,与敌激战数小时,终于将敌击退,牢牢地守住了阵地。
10日晚,第17旅以第49团第2营攻击真武山。真武山在琵琶山以东,离襄阳城更近一些,它地形突出,正在襄阳城的西南拐角方向扼控着南门和西面走廊,军事位置十分重要,被蒋军称为“襄阳城的一把锁”。它是控制城关的最后一个高地,此山一丢,我军就可以直攻西关了。因此,远在汉口的白崇禧甚至在电报里告诫康泽:樊城可以放弃,真武山千万不能丢。
守卫真武山的是国民党第104旅第15团第3连及1个重机枪排,在不到300平方米的山头上,竟筑有30多个永久、半永久性的地堡,工事完备。
康泽见我军进攻真武山,忙命令重炮向山上发射黄磷弹,企图阻止我军行动。我2营战士在炮火的掩护下,冒着城内敌人的炮火和山上机枪阻拦射击,勇猛冲上山头。由于战前准备充分,上山的道路选择正确,部队又是采取小兵群机动灵活的战术,在20分钟内接连摧毁了敌人18个地堡。20时许,全部占领了阵地,全歼守敌,并打退了敌人的反扑。
至此,6纵的第49团连劈二关,皆胜。
第三关是铁佛寺,该寺位于路左,离西关大桥仅50米左右,和敌人西门城楼成犄角之势,紧紧控制着人城的唯一通道。因此,扫除铁佛寺这个大障碍,至关重要。康泽以1个营的兵力防守铁佛寺,高墙围着大庙,墙上密密麻麻构筑了各种口径的枪炮射孔,外层还有铁丝网、鹿砦,再外层的田野埋埋设了各种各样的地雷,防范十分严密。
于是,第17旅进行了紧张的准备。在此期间,陕南第12旅和桐柏第3分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