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种正反的思想共存,说明你能够听进不同意见,或者说,听到反对意见时不是暴跳如雷恼羞成怒,而是能把反对意见认真听完并加以分析,说明你已经将问题的两个方面都考虑到了,如能够充分加以分析,会对决策起到积极的影响。

    袁绍就是因为不能容忍反对意见而最终以十万之师败给曹操的数万大军。袁绍兵多谋众粮足,宜守;曹操兵强将勇粮少,宜速战速决。袁绍起兵应战,田丰极力反对,被关入囚牢。袁绍果败,大伤元气,因大悔“吾不听田丰之言,兵败将亡;今回去,有何面目见之耶!”逢纪乘机进谗言,袁绍恼羞成怒,决意杀田丰。

    田丰在狱中,狱吏贺喜说:“袁将军大败而回,君必见重矣(您一定又会被重用啊)。”田丰怅然说:“袁将军外宽内忌,不念忠诚。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果然使者奉命来杀田丰,最终田丰自刎而死。

    而曹操面对不同意见,采取的却是与袁绍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曹操在初定河北后,又与众人商议西击乌桓;曹洪等人极力反对。曹操听从郭嘉之言,费尽艰难破了乌桓。回到易州,重赏先曾谏者。诚心对众将说:“孤前者乘危远征,侥幸成功。虽得胜,天所佑也,不可以为法。诸君之谏,乃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以后不要怕提意见)。”

    田丰的反对意见是对的,袁绍却把他杀了。像这样的糊涂领导,谁还会再提反对意见呢?怎么会逃脱惨遭失败、受人耻笑的结局呢?袁绍四世三公,根基深厚,曹操也深为叹惜:“河北义士,何其如此之多也!可惜袁氏不能用!若能用,则吾安敢正眼觑此地哉!”

    曹操则相反,从善如流,不闭目塞听,即使反对意见错了,仍然大加奖赏,鼓励大家多讲。因为反对者总有反对的理由,其中必有可取之处。如果侥幸成功,就轻视取笑甚至惩罚提反对意见者,那只会让众人变得唯唯诺诺而已。

    管理者拥有权力、地位,容易被阿谀奉承、阳奉阴违所蒙蔽而听不到真话。现实生活中,为了赢得领导的欢心和偏爱,下属大多讨好,甚至糊弄管理者,说假话蒙骗上级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要有听真话的诚意、胸襟和行动。

    某领导带领下属一行10人,乘坐一艘小船,到某海岛游玩。回途中,领导提出暂不回航,到另一小岛上去玩儿。其中有一人提出:“那岛周围暗礁多,流急浪大,很危险,还是不去的好。”领导听后很不满意,厉声说道:“不要说不吉利的话,扫大家的兴,风平浪静有什么意思?同意去的站到左边,不同意的站到右边。”很多人察言观色,溜须拍马,结果一个个都向左边走去,当右边只剩下一个人时,小船由于重心偏移,翻了过来。

    都站在一边,并不是好事。领导独断专行,讲真话者受到排挤、孤立,谁还愿意讲真话呢?领导要听到真话,就必须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有民主的作风,让群众想说、敢说,真正做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另外,领导应该认识到,敢提意见的人,并非对自己有成见。多数敢提意见的人,是相对有事业心、有进取心、责任感强、思想敏锐、关心工作的人。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真话未必中听,中听的话未必真实。一些意见可能偏激、不全面、不正确,甚至个别人可能意气用事,发泄不满。领导要有气度、有雅量,辨证地看待,不能因与自己意见不合而抱成见。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宽广的胸怀与度量,听到一些过激的言语时,不要气恼,要宽容、忍让,耐心地让对方把话说完,然后再心平气和、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分清是非,这样才不至于堵塞言路,才能表明自己提倡、赞赏、鼓励、支持说真话的态度。当然,在听取不同意见或反对意见时,也要分清真伪,搞清凿凿之言、肺腑之言和毫无根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