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员工出了纰漏而自责、懊恼,或遇到棘手问题而焦躁不安时,上级若总是习惯地迸出一句话:“来!‘谁怕谁’,乌龟怕铁锤,蟑螂怕拖鞋。大家一起来!让我们想想看,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顷刻之间,全体笑成一团,员工的自我防卫和紧张的气氛也迅速瓦解。
幽默代表着领导者的危机处理能力及机智的反应;不只超越困境,更显露出豁达、飘逸、洒脱的自我;化“被动”为“主动”,因而能带动整个团队重燃新鲜、旺盛的斗志。
一个幽默的领导者,是能够轻松自然地放下身段,与员工闲话家常,打成一片,甚至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
有些美国企业主管,甚至在“茶点时间”或“紧张时段”,呼吁单位员工进行一场“掷篮竞赛”——用纸团准确地投进垃圾筒里,借以舒解压力并产生人性化的互动。
也有的领导者,喜欢将幽默、有趣的字句、图片或漫画,贴在自己的办公室门上,使欲见上级的员工,常常忍俊不禁,而以放松的心情与领导沟通。
21世纪的管理,已非昔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层层权威结构。员工们都喜欢与幽默、活泼的领导者共事,而不是成天屈服在霸道、专制的领导底下。
人性化的管理,是新时代的领导者亟须努力学习的领导模式;而幽默正是其强而有力的人际互动的媒介。
幽默有时让人感到神秘。有人想学,却无法学会;有人没怎么学,却脱口而出。那幽默是不是与生俱来、天赋而生的呢?经过研究发现,幽默是人的独特性情气质,和游戏一样,是人的本能。在对一些具有幽默感的人进行研究之后发现,幽默确有某种遗传基因存在。我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大师侯宝林和他的两个儿子,著名喜剧表演艺术家陈强和他的儿子陈佩斯,都可以说是幽默是天赋的证明。虽然有遗传的因素存在,但幽默感并不神秘。它主要还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培养和训练而成的。
幽默的学习,首先从含蓄开始。幽默应该引人发笑,但高级的幽默又最好可以让人回味。幽默是言近旨远。
这里有一个萧伯纳的故事。有一个朋友邀请萧伯纳赴宴,想让萧伯纳给他弹钢琴的女儿美言几句,好借此名扬天下。萧伯纳一到朋友家,女孩就迫不及待地弹了起来。弹了半天,萧伯纳一言不发,女孩只好先开头说话:“我没有妨碍到你吧?”萧伯纳若无其事地说:“没关系,你弹好了。”
萧伯纳的幽默简约含蓄,有弦外之音。非得经过琢磨才好领会他的意思。
幽默要有创意,是形象思维,因而联想和想象是不能没有的。不但要研究幽默名家的作品和来自民间的幽默精品,而且还要广泛地了解各种艺术形式,增强自己的艺术敏感,训练自己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在各个意象间构建想像的能力。
当然法无定规,幽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我们面对的是变动不息的人群,所以幽默也只能因人因事而异,才能达到效果。
对于领导来说,幽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友善的幽默能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爱,能沟通心灵,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填平人与人之间的鸿沟,是有望和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不可缺少的东西。
特别当一个人要表达内心的不满时,如果能使用幽默的语言给予劝诫,别人听起来会顺耳一些。当一个人需要把别人的态度从否定改变到肯定时,幽默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当一个人和他人关系紧张时,即使在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幽默也可以使彼此从容地摆脱不愉快的窘境或消除矛盾。
如果说语言是心灵的桥梁,那么幽默便是桥上行驶得最快的列车,它穿梭在此岸与彼岸之间,时而鲜明时而隐晦地表达着某种心意,并以最快捷的方式直抵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