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 本指古代音乐官署。“乐府”一名,始于西汉,惠帝时已有“乐府令”。至武帝始建立乐府,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乐府作为一种诗体,初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乐府。
歌行 古代诗歌的一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行”是乐曲的意思,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贞《索隐》。
赋得 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南朝梁元帝即已有《赋得兰泽多芳草》一诗。科举时代之试帖诗,因诗题多取成句,故题前均冠以“赋得”二字。同样也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后遂将“赋得”视为一种诗体,即景赋诗者亦往往以“赋得”为题。
口号 古体诗之题名。“曰口号者,或四句,或八句,草成连就,达意宣情而已也。”(王昌会《诗话类编》卷一)“贵明白条畅”(马上巘《诗法火传》卷十五),不在雕琢。以口号为题的诗六朝已多见,如鲍照《还都口号》、梁简文帝《和卫尉新渝侯巡城口号》等,唐时更多。宋时皇帝当春秋节日与生日,常举行宴会,乐工致辞,然后献诗一章以歌功颂德,亦称口号(见《宋史·乐志》一七《教坊》)。
口占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指诗人作诗,不拟草稿,略加思索便随口吟成。
联句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又称“连句”。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相连成篇。传始于汉武帝时《柏梁台诗》(疑系后人伪托)。初无定式,有一人一句一韵、两句一韵乃至两句以上者,依次而下。后来习用一人出上句,续者须对成一联,再出上句,轮流相继。旧时多用于上层宴饮及朋友间酬应,绝少佳作。
限韵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指限定用某一韵部之字作诗,古代科举考试或诗人集会唱和时常用。分为两类,一是限韵不限字,一是限韵兼限字。后者又可分为两类,一是全诗韵脚均先规定;一是限定一字,其余韵脚可在限定的韵部中任选。
集句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又称“四体”。截取前人一代、一家或数家的诗句,拼集而成一诗。现存最早的集句,为西晋傅咸的《七经诗》。
古风 诗体名。即“古诗”、“古体诗”。唐人好将时人效法前代之诗而作的作品称为古风。风即歌的意思,由《诗经》“国风”引申而来。李白有古风五十九首,明胡震亨谓其内容“非指言时事,即感伤己遭”,中有不少名篇。
古体诗 亦称“古诗”、“古风”。诗体名,和近体诗相对。产生较早。每篇句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五、七言者较多。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比较自由。
新乐府 由中唐白居易提出并积极创作而确立的一种诗体。因在精神上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而又用新题写时事,不依谱,不入乐,体制上相对于古乐府有所不同,故称。此体诗中多有反映现实关心民生的佳作,但有时不免径切直露,缺乏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