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赏析
对政事、军事的思虑凝结成一首对民兵的赞美诗,藏具一种精神上的威慑。时北疆多事,与苏不睦;西南边境,有中印领土之争;东南沿海,盘踞台湾的老对手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敌临四境,兵民乃胜利之本,《为女民兵题照》即深蕴此一内涵。
毛泽东一向认为诗以情胜,诗的创作与情景的描写分不开。要知道该诗创作过程,还得从头说起。1951年秋,湖南人民革命大学的湖南姑娘李原慧与其他40多名学员选调入京,分配到机要训练队训练。半年后,李原慧分配到总参谋部。1956年,她调入中央办公厅从事机要工作。1958年9月,毛泽东提出:全民皆兵,要大办民兵师。北京首先成立了首都民兵师。李原慧参加了首都民兵方队两个多月的军事训练,主要是为了建国10周年的庆典检阅。1959年10月1日,首都民兵师、民兵方队接受检阅。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登上天安门城楼,看到首都民兵方队身着军装、手握步枪,整齐如一地走过天安门广场时,他面带微笑、挥手致意。
民兵方队接受检阅后,李原慧全副武装地照了相,并将照片珍藏在自己的皮包里。1960年冬,毛泽东去浙江、广东等地调查研究,李原慧等作为工作人员随行。此照偶然为毛泽东所见,李原慧便将其送给了毛泽东,毛泽东为照片作了一首七绝。1961年春,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菊香书屋,在宣纸上再次书写了这首七绝《为女民兵题照》,正式送给李原慧。李原慧将这幅手迹珍藏起来,视同珍宝。
这首七绝,毛泽东留有的手迹目前见到的共有五件,其中一件的落款时间为1960年12月,修改定稿则在1961年2月。该诗后来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出版的《毛泽东诗词》上,题为“为女民兵题照”。诗中的“红妆”、“武妆”的“妆”字已改为“装”,“飙爽”也改为“飒爽”。此后,毛泽东的这首《为女民兵题照》,通过各大媒体传遍全国,并作为歌词谱曲,唱遍了大江南北。
毛泽东见到一张女民兵的照片而诗兴大发,折射了他此时对军事的重新关注和全民皆兵的主张。1958年8月,因大陆沿海遭到台湾方面的骚扰,毛泽东命令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这使美国与蒋介石集团在金门、马祖撤军问题上发生分歧。毛泽东则审时度势,果断决定继续将金门、马祖留在蒋介石集团手上,以使金、马、台、澎问题最终一起解决,从而挫败美国搞“一中一台”或“两个中国”的阴谋。但金门炮战毕竟引起台湾海峡局势紧张,故1958年9月毛泽东发出“大办民兵师”的号召。1959年8月起,印度武装部队挑起中印边境武装冲突。1960年7月以后,中苏边界的纠纷也开始发生。国际形势的紧张,更使毛泽东重视国防工作。自那时起,毛泽东有时还亲自考察自己身边工作人员的战备观念。一次,他将身边的工作人员集合起来,列队操练后,满意地说,我们全民皆兵就是六亿兵,试看天下谁能敌?帝国主义敢侵略我们,就叫他寸步难行!
毛泽东在通过照片题写的即景诗中,对女民兵精神风貌的刻画淋漓尽致。飒爽英姿,典出唐代杜甫《丹青引》中的“英姿飒爽犹酣战”句。飒爽,劲捷勇健貌。五尺枪,指民兵操练时用的步枪。五尺者,古诗词中常用的虚数手法。演兵场,即民兵演练场。红装,指女性的装束打扮。通观“为女民兵题照”,毛泽东用简约的语言,勾画出女民兵军事训练的热烈场面,描绘了新中国女性焕发出的勃勃英姿,赞美了她们“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传达了一种崭新的时代精神风貌和随时准备保卫祖国的不凡志气。此诗从女民兵穿军装的形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