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之一字,有学问,有技巧,有崇高的境界,却与人性的本能形成冲突,所以真正愿意捧别人的人,极是难找。古往今来捧人成功的案例,也是非常地罕见。但既然我们已经明白了人性认知的规律,那么,也就不难发现捧人的法则。
捧人,要捧出对方真正的优点——这个优点有可能是真实存在的,但也不排除是被捧之人自我人格认知的可能。也就是说,你必须要捧对方认可的事情,至于这个事情的真假有无,倒是无关紧要。事实上,捧人捧的就是对方的自大人格,要捧得对方心旌动摇,头晕目眩,唯此才能够达到让对方满意的程度。
而一个人的自大型人格,由内而外,由高而低,是由以下诸多要素所组成:
一是德性,人类的思维认知既然是灯塔式的,就必然有着上帝的错觉,以为自己一不留神闭上眼睛,整个世界就不存在了。而古代的帝王多有自己是民众的“救星”的错觉,自大到了以为没有自己,老百姓就会终日长年地生活在黑暗之中。所以高明地捧人,当从这个心理弱点捧起。
东晋年间,权臣桓玄想要当皇帝,就废了晋室,自己登基。可当他刚刚走到宝座前坐下,只听啪嚓一声,那皇帝龙座竟然下陷坍塌,把桓玄摔得魂飞天外,惊心不已。莫非这是老天爷生气了,不让咱当皇帝?正在惊恐之际,忽有一人越众而出,却是老臣殷仲文,就听他上前恭贺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今天这事儿,是主上圣德深厚,大地无法承受,所以才会哗啦一声。”此言一出,桓玄大喜,立即重重地赏赐殷仲文,车马器用,穷极绮丽,美貌伎妾,弦乐丝竹,给殷仲文的政治待遇,不亚于当了皇帝的桓玄自己。
捧人的第二个要点,是对方的品性。尽管我们知道古代能够成为君主的,莫不是有一个杀戮成性的恶习,但你绝不能这么较真地说出来,而是一定要扭着劲来,设法激发起对方人性中善的一面。诚如孔子所言:“谏者有五,吾从之以讽。”意思是说,劝说别人有五种方法,我老孔提议旁敲侧击,不能直来直去。
比如说,春秋年间的陈国国君,为了满足自己穷奢极欲的愿望,修筑了一座高台,因为有工匠进谏,国君大怒,就命人立即将工匠推出砍头。偏巧这时候孔子来了,登上高台,极目远望,兴致勃勃地对陈国国君说:“真是世上最完美的观景台啊,这么美丽的风景,也只有像你这样最仁慈最善良的国君才有资格登临,你说是不是啊?”陈国国君只好点头:“没错没错,也只有我这种善良人,才有资格登高临远。”一边陪孔子聊天,一边悄悄吩咐人快点下去把工匠释放了。
捧人的第三个要点,是对方的智慧。尽管我们对别人的智慧打心眼里持否定态度,可是这正是灯塔式思维认知的特点,居高临下俯瞰苍生,悲悯之情顿生的同时,也产生了英明神武的错觉。这种错觉导致了这样一条规律:所谓的蠢人,特指那些自认为很聪明的人。因为蠢人认识不到自己的愚蠢,倘若认识到了,那他就迅速地进化成聪明人了。每个人都有犯蠢的时候,每个人都有愚蠢的心态,所以吹捧对方的智慧与英明,不失为一个通往成功的便捷通道。
清道光年间的大臣穆彰阿,就是一个精谙人性的智者,此人一生惯做高官,出任清朝军机大臣,但在道光皇帝面前,从来不敢自作主张,不管皇帝说什么蠢话,在他这里就一句:“是,是,是,陛下天纵英武,我辈万万不及……”人们不齿于他的为人,写了一副对联讽刺他:“着,着,着,主子洪福。是,是,是,皇上圣明。”单从这副对联来看,此人应该是一介无才无德的庸碌之辈。然而临到穆彰阿晚年,突然向朝中群僚发请帖,言称他某年某月某日死,请大家赴宴。大家不知他搞什么鬼,到了日子就赶了去。就见穆彰阿迎出门来,请大家入席,观其颜色,白里透红,与众不同,压根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