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理论中的那些新概念是多么地令人震惊(钟表变慢、质量会随速度增加等等),但它们都遵从关联性原则。在宣告牛顿力学的滞后性的同时,爱因斯坦的理论没有否定那些以牛顿观点为基础的运动事实,或者是认定其毫无意义。相反,在速度较低的情况下,这两种理论做出了本质上相同的预测。爱因斯坦理论的高明之处在于,它能够解释更为广泛的新现象(有时是令人吃惊的),而这些是牛顿力学所做不到的。因此,即使是爱因斯坦理论这个在科学历史上最惊人的、基础性的概念重构,也依旧遵循着关联性原则。

    科学发展的“跃进式”模式——我们可以称之为爱因斯坦综合症——让我们误入歧途,以为新的发现必定违反关联性原则。这一观念很危险,因为如果舍弃关联性原则,最大的受益者将是那些伪科学和伪理论的贩卖者。这些理论之所以受到青睐和关注,就是因为它们总被说成是“全新的”。“毕竟,相对论在它所在的时代是新生事物,对吧?”这句话经常被用做一种说辞,以证明某种新鲜玩意儿是正确的。当然,在这个伪科学家虎视眈眈的领域里,先前积累的事实数据看上去似乎是个巨大的绊脚石。然而事实上,这块绊脚石也无法阻挡这些伪科学家,这是因为他们有两种强有力的伎俩来化解这一麻烦。一种伎俩我们之前已经讨论过(见第2章),就是解释数据前先将这个理论变得不可证伪,这样就令先前的数据毫无用处了。

    第二种伎俩是宣称先前的数据与他们的主题无关,因而不予考虑。为了实现“不予考虑”的结果,他们通常强调新理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颖性。类似“关于现实的全新观念”和“前所未有”这样的语句被频频使用。但实际上,真正的花招还在后面。“新理论”注定如此具有突破性,以至于源于其他理论测试的实验证据都被宣称是与之不相关的。只有能被新理论的框架所兼容的数据才会被考虑,也就是说,关联性原则被完全破坏了。显然,这个理论是如此之新,以至于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与之关联的实证证据尚不存在呢。如此这般,你就拥有了一个适宜伪科学发展的优质土壤:旧的、“不相关”的数据灰飞烟灭,新的相关数据尚不存在。这种伎俩很容易得逞,因为爱因斯坦综合症蒙蔽了关联性原则。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关联性原则的重要性就是由爱因斯坦理论本身所论证的。

    加利福尼亚古生物学者凯文·帕迪安(KevinPadian)给出了另外一个例子,说明当人们无法意识到关联性原则的重要性时,会如何误解科学的本质。谈到堪萨斯州学校董事会将进化论从学生的必修课中删除的决定时,帕迪安指出:“我们在谈论有关‘科学如何被整合’的一个误解。那种认为可以抛弃一部分科学——特别是像进化论这样一个可以把整个生物学串联起来的核心理论——并认为它没有其他关联的想法,实在是太荒唐了”(Carpenter,1999,p.117)。生物哲学家迈克尔·鲁斯(MichaelRuse,1999)指出,进化论与许多独立的科学领域都呈现出关联性,例如古生物学、胚胎学、形态学、生物地理学、神经系统科学等等。同样,赫门(Shermer,1997)指出,“如果宇宙和地球只有一万年的历史,那么宇宙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以及关于早期人类历史的科学都将是错误的”(p.143)。著名的科学作家和考古生物学家史蒂文·古尔德(StephenJ.Gould)赞同这一观点,“教生物学不教进化论,就像教授英语不教英语语法一样”(Wright,1999,p.56)。

    鲁斯(1999)讲述了一个例子来描述达尔文如何使用关联性原则,并舍弃了某个与其他学科之间缺乏必要关联性的新理论。当时达尔文想探寻一种能与他的自然选择理论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