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9)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其他理论并无优劣之分。“理论”这个词在科学上绝对不是这么用的。当科学家说到“理论”的时候,他们指的不是未经验证的猜想。

    科学上的理论是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概念,它们能对一组数据做出解释,并对未来实验的结果做出预测。假设是从理论中产生的具体预测(理论则更加普遍和全面)。目前可行的理论是那些产生了一些假设,并且其中许多已经得到了验证的理论。因此这种理论的理论结构与大量的实证观察相一致。然而,当观察数据开始与理论中提出的假说相矛盾的时候,科学家们会尝试构建一个能为数据提供更好解释的新理论(或者,在更通常的情况下,只是修正已有的理论)。因此,目前在科学范畴内所讨论的,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被证实了的、所做出的预测并没有与现有的数据相矛盾的理论。它们并非纯粹的猜想和直觉。

    外行人和科学家们使用“理论”这个词时的这种差异,经常会被一狴试图将神创论纳入公立学校教育的虔诚的正统基督教徒所利用(Forrest&Gross,2004;Scott,2005;Talbot,2005)。他们的论点通常是“进化论毕竟只是理论”。这种观点试图借用外行人对“理论”术语的用法,蓄意将理论歪曲为“只是一个猜想”。然而,通过自然选择的进化理论不是外行人所理解的“理论”(相反,在外行人的理解中,它应被称之为“事实”,见Randall,2005),而是一个科学意义上的理论,是由一系列庞大而多样的数据支持的结论(MaynardSmith,1998;Ridley,1996,1999;Scott,2005)。它并不等同于其他任何猜想,不是一个纯粹的猜测。相反,它与从属于其他学科的知识紧密相联,这些学科包括地质学、物理学、化学以及生物学的各个分支。著名的生物学家西欧都萨斯·杜赞斯基(TheodosiusDobzhansky)(1973)在他的一篇题为《生物学中除了进化论以外,别无他物》(NothinginBiologyMakesSenseExceptintheLightofEvolution)的著名文章里就阐述了这—观点。

    下面假设一个例子来展示可证伪性标准是如何起作用的。一个学生在敲我的门。踉我同一办公室的同事有一套“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节奏敲门”的理论。在我开门之前,我的同事预言门后是一位女性。我打开门,这个学生确实是女的。事后我告诉同事,他的表现令我惊叹,但这种惊叹程度非常有限,因为,即使没有他所谓的“敲门节奏理论”,他也有50%的正确几率。他说他的预测能高于随机水平。另一个人来敲门,我的同事预测说,这是个男性,而且不到22岁。我打开门,果然是个男生,而且我知道他刚从中学毕业。我承认我有点被震撼了,因为我所在的大学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是大于22岁的。当然,我仍然坚持说校园里年轻的男性相当普遍。见我如此难以被取悦,我的同事提出做最后一次测试。在下一个人敲门之后,我的同事预测:女性,30岁,5英尺2英寸高,左手拿书和挎包,用右手敲的门。打开门后,事实完全证明了预测,对此我的反应截然不同了。我不得不说,如果我的同事不是使用诡计事先安排这些人出现在我门口的话,我现在的确非常震惊。

    为什么我的反应会不同呢?为什么我同事的三次预言会让我产生三种不同的从“那又怎么样?”到“哇哦!”的反应?答案与预测的具体性和精细度有关。越精细的预测在被证实的时候会给我们越大的触动。要注意,不管怎样,精细度的变化和可证伪性直接关联。预测越具体和精细,有可能证伪它的观测现象就越多。例如,有很多不是30岁和5英尺2英寸高的女性。请注意这里的暗示:从我截然不同的反应可以看出,一个能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