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奠定抗美援朝这场战争胜利基础的,是下面讲的第二次战役。这次战役,也被西方学者称为改变历史走向的“清长之战”,即清川江、长津湖之战。

    兵者,诡道也。

    按照彭德怀的决策,适时停止第一次战役,志愿军全军后撤,其实是想布下一个大口袋,麻痹麦克阿瑟,等联合国军回头钻口袋,再来一个痛打口袋狼。这话,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不容易。因为虽然麦克阿瑟蔑视中国军队,但毕竟在第一次战役中被打疼了,联合国军变得非常小心了。

    为麻痹敌人,彭老总和志愿军采取了三招:以利诱之、示弱骄之、以假蔽之。

    第一招:以退示弱。

    从11月6日开始,中国军队突然从战场上消失了,有少量志愿军且战且退,沿途还遗弃了不少破旧的武器和装备。

    诱敌深入,其实不容易做,因为火候非常难把握:退快了,美国人就会发现破绽,达不到“诱”的效果;战狠了,志愿军就会暴露实力,让对手更加小心,也达不到“诱”的效果。

    这是一场双方统帅斗智斗勇的心理战。

    二招:送假情报。

    11月17日,志愿军总部致电中央军委,请求:“拟下一战役前,释放一百名美、李伪俘虏,以扩大我军优俘政策,打破敌军的怕杀心理。”

    毛泽东迅速回电:“很对,应赶快放走,尔后应随时分批放走,不要请示。”

    11月18日夜,志愿军政治部组织释放了第一批联合国军战俘,共103名,其中美军俘虏27人,韩军俘虏76人。俘虏被放回来的消息,在联合国军内炸了窝。

    他们纷纷争传:中国军队不像传说得那样坏,抓到俘虏就虐待,还拉出去毙掉。他们对俘虏很好,让俘虏吃得不错,甚至比对志愿军的待遇还要好。而且,人家这么快就给放了回来。

    从此以后,许多联合国军在与志愿军作战中,一看不行,不管三七二十一,举手做俘虏再说。

    远东美军的《星条旗报》以最快的速度报道了这一消息,一些美国新闻媒体纷纷跟进报道。

    这些美国和西方媒体,少有地说了中国的好话,称中国人对待战俘的态度好,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

    联合国军后来的司令官李奇微也承认:“较之朝鲜人,中国人是更加文明的敌人。有很多次,他们同俘虏分享仅有的一点食物,对俘虏采取友善的态度。”

    美国中央情报局在一份文件中指出:“由于中国人优待俘虏,三分之一的俘虏对美国的制度产生了怀疑,三分之一的俘虏在战俘营犯下了大大小小反对美国的罪行,还有百分之一的战俘改变了信仰,这是对自由世界的沉重打击!”

    大政治家毛泽东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件事情的国际反响。11月24日,他给彭德怀、邓华、朴一禹(朝鲜平安南道人,早年在中国东北参加革命,曾任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县委书记,是中共七大代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委委员)、洪学智并告高岗、贺晋年的电报,称“你们释放美俘行动,已在国际上收到极好的效果”,并指示“于此次战役后再释放一大批,例如三四百人”。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毛泽东和彭德怀的高超的斗争谋略,其实它显示的,更是一种大国自信,一种人性光辉,一种对世界文明发展趋势的顺应与尊重。

    11月下旬,志愿军主力悄悄向北转移,进入预定作战区域。同时,派出部分部队,节节阻击联合国军。第38军第112师在飞虎山打退了联合国军的57次进攻后,按照彭德怀的命令后撤,第39军第115师放弃了博川,东线放弃了黄草岭。

    麦克阿瑟毕竟是世界知名的大军事家,不是轻易可以欺骗的;美军毕竟是刚刚经历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