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从2011年2月22日上午国务院应急指挥部成立之时起,最早动员起来的是国字头部门,除了外交部,还有商务部、国资委等十几个部委,所有的行动都在国家统一指挥下同步进行。

    无疑,在所有参与行动的单位中国资委身负重任,他们有十几个国字号企业、两万五千余人的队伍在利比亚各地承包项目!

    数字之大,分布地之广,遭受的毁灭性打击之严重,连国资委自己在收集信息时都感到吃惊。

    “要尽一切力量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必须发挥国企优势,确保国家撤离计划顺利进行!”22日当日,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带着国家应急指挥部的撤离精神回到单位后,国资委在第一时间内成立了自己的应急办公室。下午,在利比亚有项目的十几个央企的头头脑脑都在国资委领到了自己的任务。

    “为了保障分散在各地的单位有效组织队伍安全撤离和处理紧急情况,国资委临时决定成立四个区块的前线临时指挥中心,协助使馆和工作组协调本地区的所有国企员工和其他人员撤离事宜。它们是:东部的班加西地区、中部的米苏拉塔地区、西部的利突边境以及南部的塞卜哈地区。分别由中建牵头,负责中交集团、中水电集团等单位约一万三千余人的东部撤离任务;由葛洲坝集团牵头,负责西部的11家中资公司共约一万一千多人的撤离任务;由中交公司牵头,负责中部米苏拉塔地区的中交、中铁、长江岩土公司等单位的七千余人的撤离任务;南部地区由中水电集团牵头,负责中土、中建材、中石油、大连国际等单位的五千余人的撤离任务。你们都要听从外交部和驻利使馆统一指挥,及时组织好所有中资企业的撤离……大家有没有困难?”

    “没有!”

    “没有困难是不现实的,但我们是中国的国企,每逢国家和人民有难时,我们总会冲在最前面,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利比亚大撤离,中国国企将会有巨大损失,这是所在国的政治动荡和战乱所致,属于不可避免的灾难。好在我们的项目大多为承包工程,合同在和项目在固然重要,但我们的人在是第一位的。希望你们安全地把我们所有的人一个不落地全部撤回来!有没有决心?”

    “有!”

    “好,行动吧!”

    国资委的撤离紧急会议上,各企业单位群情振奋,斗志昂扬,让黄丹华等领导备受鼓舞。然而,此次央企在利比亚所遇到的困难远非几句豪言壮语就能解决。复杂而严峻的利比亚局势,加上突如其来的战争冲突和人员的极度分散,平时彼此互通信息少等客观情况,增加了撤离的难度。况且各企业在自己的项目承包过程中,与利方的合同、协议也不尽相同,如今需要在异国他乡,听统一号令,使撤离行动步调一致,这是对在利比亚所有中国央企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当时各地的情况是:

    那些最先遭受冲击的企业,一夜之间,营地被洗劫,成百上千人的队伍或被赶出营地,正在四处逃亡的途中;或被激烈的武装冲突打散至互不知情的各处,躲藏在弹丸之地。

    那些零星的施工点的营地,则完全失去联系,人员生死不知;他们有的因通信突然中断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连外面发生了什么事都全然不知。有的小施工队则被好心的当地人抢先救到了自己家里和部落内,像突然从地球上蒸发似的几天不见影踪。

    那些远离班加西、远离的黎波里的施工队伍,他们在炎热的沙漠腹地的工地上,听不到枪声,也见不到电视画面上的血腥镜头及卡扎菲与反对派相互之间声嘶力竭的决战誓言。当听到让他们立刻放弃好不容易投标获得的工程项目时,承包头儿不干,梦想到利比亚挣钱回家娶媳妇、为儿子上学挣钱的劳务人员更不干!

    工人们抱怨说:“啥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