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琴川一秀--王玉华印象

    题记,我素来怕写人物介绍之类的文章。此类文章不好写。业绩不显赫的人,似乎无大头文章可写;而知名度高的人,似乎并不需要我辈再去蛊惑。素性对此类文章"免战",更不想千里迢迢去"猎奇"。不过,有一个人使我"偶尔"改变了初衷,竞为她舞文弄墨起来。她就是江苏省常热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局长(经理)王玉华--旧时常熟县城虞山,有七条河流穿城而过,登高俯览,宛如古琴上的七条琴弦,故称琴川。诗有"七条琴川皆人海,十里青山半人城。"今天的常熟市,又因有。画梅"。"方塔"名烟而名噪四方,亦有诗句。琴川画梅一枝秀,古城方塔显风姿。"我想,把古今诗句借来赠给王玉华,该当最恰如其分--

    王玉华,在江苏省的烟草企业界,是个知名度较高的人。原因颇多:有人说她是省内市、县两级烟草行业负责人中为数不多的女性;更多的人则说她任职十年,把一个无声无息的企业搞到名扬四海;也有人说在许多女强人着力营造自己的小家庭时,王玉华竞忘了自己温暖的小家和丈夫、孩子而在闯集体的天下......总之,王玉华有许多传奇色彩。去年8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导致我下决心去访问她,遗憾的是在我赶到常熟前的几个小时,她已乘机飞到云南去了。今年,我又去常熟,总算如愿作了一次长谈。

    王玉华身材不高,体型略显车满但不呈现多大的福相。她留着短短的头发,衣着比较朴素;谈吐起来修词严紧,条理清晰,表露出一副社会活动家兼文人的风彩。那一天,她是刚从外地赶回便匆匆忙忙来会见我们。她说"fipd同徐州卷烟厂一起与香港一位企业家洽谈一个联合项目,谈判基本成功了,不日即可上马。"并且感慨地说:"改革开放的大潮,如同长江后浪推前浪,即使你已被列人先进的行列,只要你躺在先进的温床上不动,瞬间便会败退下来。因而,我思考更多的是拼搏不止"由此,我理解了这位女经理的襟怀,于是,我们的话题自然而然地便从她的"拼搏"开始了--

    王玉华是1984年9月常熟市刚组建烟草专卖局(公司)时出任现职的。在此之前,她是常熟市糖业烟酒公司的副经理。上任伊始,新组建的草烟公司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手中没有资金,身旁没有交通车辆;连一般的上下左右专业业务关系也没有。这样的单位,连男士们也想。退避三舍",可是,王玉华却一声不响地"走马上任"了。

    卷烟是特殊商品,国家对烟草实行专卖政策。卷烟市场的形势一般是产大于销: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江苏烟草市场虽然销大于产,但省内自产烟却处于销售低谷。王玉华的境遇并不如花似锦,她一上任就面临着这样的难脑:地产烟计划调入量很大,但由于苏南经济发达,消费档次较高,省内三家烟厂生产的地产烟又不受消费者喜欢;云南烟的名声很高,但云南烟的调人量却很小。结果,地产烟削价出售,还要向瘾君子们说尽好话。这样,每年为完成地产烟销售将亏损400--600万元。这个亏空,就得靠着出售云南烟赚钱来填私。云南卷烟由于烟叶得天独厚,烟丝金黄,烟味芬芳,深受消费者青睬。然而,常热与云南毕竟是相隔万水千山,给与不给,给多给少,何时可给?其主动权都在人家手里,说不定一个"理由",你就得被动几年。王玉华对于这种情况叹息过,锁过眉,但却不消极,她的信条是:"管它万水千山,不问它有路没有路,只要企业有效益,我们就得闯竹经我们插话询问,王玉华说她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