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周礼?周礼其实就是周朝的制度,各个方面的制度,主要是官制和祭祀丧葬礼仪,但不仅仅于此,而是覆盖几乎整个社会生活的相当完备的制度,相传由周公在周朝初期制定。早期的周朝,都是按照周礼的规定治理。到了春秋时期,周礼逐渐不被遵守,天下陷于无序。
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地,是周礼的模范国家,周礼在这里的运用几乎与周王室不相上下。因此,鲁国一向也是各国学习周礼必去的国家。然而即便如此,到了春秋时期,鲁国人也不再把祖宗留下来的规矩放在眼里。
孔子了解周礼,喜爱周礼,鼓吹周礼,想要恢复周礼。可笑的是,后世的统治者们也鼓吹孔子并且号称尊崇孔子,可是却从来不提孔子所鼓吹的周礼,由此可见,那些尊孔子为圣人的人,也不过是叶公好龙,甚至是别有用心。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译文孔子说:“夷狄即便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
解析孔子认为有了周礼,就有了规范化管理。因此,即便中原诸国没有国君,国家也能按照周礼的规范有序地运行。而周边夷狄国家缺乏规矩,即便有国君,管理起来也是乱七八糟。所以,谁是华夏谁是夷狄,取决于它的文化发展水平。
历史上,原统治者瞧不起周边的少数民族,这就是理论基础了。
周代,中原诸国自称诸夏,是先进文化的代表,而四周都是未开化的民族。北面是狄,东面是夷,南面是蛮,西面是戎。孔子这段话的隐台词是:中原和周边蛮族的根本区别就是我们有周礼。
现实解说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后来的事情变得恰好相反,西洋鬼子没有皇帝,反而比我们的大清帝国强大许多。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译文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解析孔子的说法是“原”周礼,事实上春秋初期连战争也是“君子的战争”,战场上同样要讲礼。在拙作《说春秋》第三部中有很多这样的情节,晋国军队要俘虏齐国国君的时候,还要先向齐国国君敬酒送玉,礼请齐国国君去晋国。但是,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周礼是被破坏的,特别是在战场上,曹刿一鼓作气、晋楚城濮之战等等著名战例,实际上就是军事思想突破了周礼的限制。随着战争的频繁,周礼必然被抛弃。到了孔子这个时代,战争中已经没人会理睬周礼了。所以,孔子的说法,不过是一种闭门造车,离现实太远了。
现实解说所谓无所争,多数情况下是明不争暗争,就成了中国文化中非常突出的勾心斗角的现象。所以,君子固然要谦恭,该争的也要大大方方去争,才能避免内耗,减少阴谋诡计。孔子这句话,没什么正面的现实意义。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译文孔子说:“比赛射箭,不在于穿透靶子,因为各人的力气大小不同。自古以来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