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兴安岭的群山中有一个小小的阿里河镇。它三面环山,一面是草原,景色十分秀美。在镇子的南边还有一条小河蜿蜒流过。
解放前,这里只有百十户人家。常到这镇上来的人,除了鄂伦春族的猎人,就是贩卖木材或兽皮的商人。解放以后,这个边陲小镇发生了巨大变化。鄂伦春人开始定居生活,小镇人口也不断增长。镇上不仅有了旅馆饭店,而且有了工厂学校,还有一条铁路在镇子西边穿过。到了80年代,这个小镇上更是一派繁荣景象。
火车站是一栋高大的浅黄色建筑。火车站前有一条柏油大道,一直通到镇子东头。大道两旁有各种商店、饭店、旅馆、办公楼和电影院。站在地势较高的火车站门口向东望去,只见一排排整齐的砖房,一根根高耸的电视天线,一片片密集的电网,一座座雄伟的厂房,这一切都在告诉过往的旅客——阿里河镇已经彻底改变了过去那原始落后的面貌。
然而,阿里河镇上最引人注目的地方还是火车站南面的大棱场。无数根圆木在这里堆成一座座小山。一辆辆内燃机车就是从这里拖走一串串装满木材的车厢,驶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这一天风和日丽,大棱场上的杠子工们都在不紧不慢地抬着木头。不知是谁一声招呼,人们都停下来,走到一个大木堆旁边,观看着正要抬一根八米楗子的八位壮汉。
这根松木楗子的大头直径足有一米,小头也有六七十公分。围观的人们不禁直咂舌头。不过,大家都知道这是本棱场上最硬的一副杠。
抬木头是前后两副挂钩。每副挂钩是前后两根杠子,每根杠子左右两个人。抬杠子的人可以根据抬的位置称呼。这四根杠子从前往后分别称为:一杠、二杠、三杠和四杠。在左边抬杠的人叫大肩;在右边抬杠的人叫小肩。例如,在最前边一根杠子左边抬杠的人就叫“一杠大肩”,在最后一根杠子右边抬杠的人就叫“四杠小肩”。由于一杠和二杠抬的是木头的大头,所以身材都比较高大,他们吃力也较大。抬木头归棱都要上跳板。上跳时,同一副挂钩上的后杠要比前杠吃力大一些。另外,抬小肩的人得用左肩膀,难度较大。因此在一副杠的八个人中,二杠小肩是最要劲的。除了杠头儿以外,他分钱最多。
杠头儿,顾名思义,就是这一副杠八个人中的头。他一般也是负责喊号子的人。这喊号子颇有学问。抬杠的八个人必须步调一致。说起就得同时起,说走就得同时走,别人迈左腿,你不能迈右腿。这些全凭喊号人的指挥。另外,这一副杠的前行后退、左转右拐,也全凭喊号来调度。特别是上到那十几米高的棱堆顶上之后,得把木头顺过来放好。怎么走,怎么放,全凭经验。稍有闪失,就有可能造成人身伤亡的后果。
这喊号子也是门艺术。一人喊,七人和。和的人很简单,只要按照节奏喊“嘿唷、嘿唷”即可。但领号的人可不那么简单,他得有辞有韵,而且是一路不停。除了指挥调度之外,他还得鼓舞士气、调节情绪。而且这没有固定的词,想起什么喊什么,看见什么喊什么。如果棱场上来了位大姑娘,他能从头喊到脚,褒贬得让姑娘抬不起头!
今天这阵式,抬杠的人一看都知道。这叫“试肩”——一副杠上新来了一个人,得试试他的肩膀。杠子工干活挣钱,谁也不愿意自己这副杠上有一个孬种。今天被试肩的人是二杠大肩。小伙子长得膀大腰圆,只是看上去肩膀嫩了点。
这副杠的杠头儿叫杜德贵,是镇上有名的硬汉子,人称杜老大。他三十七八岁,长得敦敦实实,抬四杠小肩。杜老大一招呼,八个人把挂钩搭好,杠子穿好,担在肩膀上。然后,杜老大便亮开铜钟般的嗓子,领着众人喊起了号子。
长长那熊腰,嘿唷!嘿唷!长长那熊腰,嘿唷!嘿唷!
长腰起啊!嘿唷!嘿唷!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