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桌四菜一汤,三荤一素,全部公费;服装上,制服全是呢料子,还有一套哔叽的,冬季发呢大衣;每人每学期发两双皮鞋;助学金方面,一年级新生每月领八钱银子,二年级生每月一两,三年级生一两二钱,成绩优秀者可增发两钱至四钱。对小学员来说,一年下来这可是一笔巨款,因为那时一两银子可兑换一千四五百文,而桂林的物价极低,一碗叉烧面不过十文钱,一个月可以买到150碗的叉烧面,这比当米贩子、放鸭子可是强多了。
1911年武昌楼上一声炮响,清廷被推翻,德公也结束了他在陆小三年的学习。在广西革命后,省府桂林局势颇为复杂,主要是新军与旧巡防营之间有矛盾,在革命党开胜利庆祝大会时,旧巡防营却意图抢劫藩库和银号,一时间城内大乱,陆军小学也被卷入其中。由于旧军叛乱,自视为新军一边的“陆小”也受到威胁,校内同学在商议后,决定趁夜开往新军混成协的驻地,以共同行动。当讨论如何前进时,有同学大呼:“请调李猛仔当前卫搜索组组长!”德公也就当仁不让地站了出来。
在巡防营的叛乱被镇压下去后,广西新军组织了一支北伐队,陆军小学也组成了一支百余人的学生敢死队随同前往,可借的是,这次革命行动名额有限,德公再次误过了报名时间,由此与革命失之交臂。不过,这也未必就是一件坏事,要知道,这批学生队在混乱的民国初年,存者几人,又有几人成名,这都是未知之数。
“陆小”毕业后,德公转入速成学堂学习两年,之后被选任为将校研究所准尉见习官。当时的将校研究所,名义上是将校之所,但实际上收容的都是一些军中老家伙,且多为绿林出身后被招安的好汉,他们哪里懂什么现代军事学知识,将他们召入将校所“研究研究”,也不过是收收他们的野性。上班后不久,德公便升为少尉排长,月薪320元,俨然跻身于桂林的高收入群体了。
在将校研究所里,德公有过一次骑“马头”的惊险经历。所谓“马头”,实际上就是群马的领袖。内地军队的后勤部门从蒙古草原上采购成百上千匹马的时候,总归有两三匹“马头”随行。“马头”一般是高大雄壮、体格强健的骏马,这种马力量惊人,力可敌虎,而且天生就具有管理马群的智慧。当时将校研究所就有这样一匹“马头”,除了饲养兵外,无人可以接近它。
德公出于好奇与自信,便想试着骑它一下。饲养兵面有难色,说:“长官,马头是骑不得的!”但德公一再要求,饲养兵也知道他的马术超人一等,于是答应让他一试。当马鞍扎好后,德公先隐蔽在走廊边的大柱子后,居高临下,等“马头”过来时,德公纵身上马,骑个正着。正当德公以为这匹烈马要咆哮跳跃之时,“马头”却若无其事地向前走了数十米,之后“突然把头和身子一摆一窜,势如疾风暴雨,那三个牵着它的饲养兵,未及叫喊便被摔倒在地,它再纵身一跳,三个人便被拖成一团,全都撒了手”。
在“马头”的疯狂跳跃之下,德公连吃奶的劲都用上了,但也勒它不住。最后,“马头”猛地一跳,跃上走廊,所幸它前足踏翻了走廊边缘一块石块导致失去重心而倒下。在间不容发之际,德公将右腿提上马背,随同倒下并被摔在一边。而“马头”此时重新跃起并冲向一小门,“门狭马大,用力过猛,竟将新的皮马鞍撞毁脱落”,随后它重新逃回马房里去了。
这次德公算是捡回了一条性命,如果不是“马头”摔倒的话,“恐怕一定在门上给撞死了,要是没能及时提腿的话,也可能被马压死或者被甩在墙根上摔死”。后来,那匹“马头”在将校研究所停办移交时不知去向,德公还在回忆录中恨恨地说:“当时桂林人嗜食马肉,马肉米粉为一道著名小食,这马头可能已入马肉米粉铺,也未可知!”
将校研究所停办后,因新军余额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