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4/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和华工,他们公然宣称:如果代表团去签字的话,就要发起“致命行动”。

    事已如此,倒也不必苛责外交人员。毕竟,在一个“力大为王”的强权社会中,但凡国力比不过别人,难免不低声下气。如此,弱国的外交家,岂不更是难当!

    不管怎么说,“拒签和约”算是完成了“外争国权”的目标,而“罢免三贼”则完成了“内惩国贼”的任务。但是,山东问题并没有因此而解决,一直到1921年底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日军才最终撤出山东并归还青岛,但中国须花钱赎回胶济铁路,并且中日共同经营,这又为后来北伐时的“济南惨案”埋下了伏笔。

    1919年是躁动的一年,其中的表现之一是民众特别是年轻的知识分子们开始觉醒,他们迅速成为新生的政治力量崛起于中国的舞台之上。在五四运动中的一些学生领袖,如张国焘、周恩来等人,还有新文化运动中的知识分子如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甚至新崛起的北洋第二代人物如吴佩孚等,他们即将在未来的政治进程中大放光芒,而学生作为一个新生的团体,也将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中国的历史进程。

    倒是被学生指名要诛杀的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大呼冤枉,如曹汝霖在宅子被烧后为他当年的所为自辩“不敢言功,何缘见罪”;而陆宗舆也是满腹牢骚,“百思不得其故”;无故挨了一顿打的章宗祥则提出辞呈,称“所有办理中日交涉事宜,无一不恪遵政府训令,往来文电,有案可稽”——我等三人不过是主事人,“卖国”大帽,如何能全落到我们的头上呢?

    若把曹、陆、章三人的生平履历捋一遍,这三位均可算得上标准的“海归”。他们三人不但籍贯接近,而且生平也颇为类似。譬如曹汝霖,他原籍浙江,生于上海,清末赴日本留学,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法政科。回国后,曹汝霖参加了留学生考试并勇夺第二名,被钦定为“洋翰林”。由此,曹汝霖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并成为了袁世凯的亲信。陆宗舆,浙江海宁人,清末赴日留学,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回国后参加留学生考试获举人出身。陆宗舆曾随载泽出国考察宪政,为徐世昌所赏识,后来也成为了北洋系的一员。章宗祥,浙江吴兴人,留学日本时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回国后获进士出身,为袁世凯所赏识,并与曹汝霖、陆宗舆一起参与了清末立宪活动。

    清廷覆灭后,曹汝霖、陆宗舆和章宗祥均在袁世凯或段祺瑞的手下出任要员,其中也因为职务的缘故参与了卖国行为,譬如曹汝霖做过外交总长与交通总长,是“二十一条”的签约代表;陆宗舆是签订“二十一条”时的驻日公使;章宗祥是“中日军事秘密换文”的经办人,时任驻日公使。冤有头债有主,学生不找你们三个找谁?

    最可逗的是,章宗祥与陆宗舆在“五四”风潮中均被家乡父老开除乡籍,成了中国“没有籍贯”的人。当然,其中最触霉头的是章宗祥,4月中旬他从日本启程回国时,有很多日本政界要人和驻日外交界人士到东京火车站送他,不料忽然来了很多中国留学生,章宗祥本以为他们也是来欢送的,谁知道这些人却把写了“卖国贼”、“祸国”等字的送丧白旗抛进车中,还大呼道:“章宗祥、章公使,你既喜卖国,为何不卖妻?”

    听了这话,章宗祥顿时脸红如猪肝,章夫人也是气得花枝乱颤、泪影涟涟。

    后来,曹汝霖在其回忆录《一生之回忆》中坦陈:“此事距今四十余年,回想起来,于己于人,亦有好处。虽然于不明不白之中,牺牲了我们三人,却唤起了多数人的爱国心,总算得到代价。”

    诚然,在主理卖国事务的时候,来往电文均有据可查,毕竟卖国事大,也不是这“三贼”能私下卖得了的。但是,在经过了“五四”被罢官风潮后的一段沉寂后,这三人在日本侵华时期又分别出任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