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古人云:“女为悦己者容。”一个女子的容貌,在任何朝代、任何时候,都是至关重要的。绝色的容颜,是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让人心动而痴迷。一个天生丽质的女子,或许不需要浓脂艳粉去修饰,而眉眼是整个面容的灵魂,那一弯黛眉,淡描轻扫,更显神韵。从古至今,画眉便成了一种旖旎的风尚。一支画笔,在时光的镜中,描摹出华年不同的美丽。

    画眉深浅入时无?我仿佛听到一个温婉的女子,低低地问着自己的良人:“相公,我的眉画得可合适?”那神情,含羞娇俏、妩媚动人。我想任何一个男子,此时看到自己美丽的妻子,都会生出万种柔情。轻抚她的眉黛,将她拥入怀中,多少壮志雄心都会被软化。这一句诗的由来,并不源自于欧阳修的《南歌子》。而是唐代朱庆馀写的一首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让我们看到一对新婚小夫妻,幸福甜蜜的生动画面。

    据说画眉之风起于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汉代时,画眉更普通了,并且画得更出色。《西京杂记》中写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形容卓文君的眉,似远山含黛,脸似秋月芙蓉。那弯细眉,从汉代远山一路描来,直至盛唐,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元稹有诗吟“莫画长眉画短眉”,李贺也有诗“新桂如蛾眉”。到后来唐玄宗时期,画眉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名见经传的就有十余种:鸳鸯眉、小山眉、三峰眉、垂珠眉、涵烟眉、拂烟眉等。这么多的画法,可见画眉在古代女子生活中,已经占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新唐书》里,还记载了这么一则画眉的故事。李隆基造反灭韦后,带兵一路杀进大明宫,而不知天高地厚的安乐公主,还在“方揽镜作眉”,沉迷在她画眉的境界中,全然不知改朝换代的激烈。待她觉察,仓皇出逃,被砍下来的脑袋上,有画了一半的眉毛,另一半眉毛还留在了前朝的梦里。这则故事,带着一种惊悚之美,让人读后感叹不已。

    到后来,宋元明清,画眉风尚之广泛,上至皇宫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画眉已成了闺阁绣房的一大乐事。亦为许多文人诗客写入诗中,温庭筠《菩萨蛮》:“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白居易诗:“蛾眉用心扫。”乃至清朝的纳兰性德一首叫《齐天乐》的词,也写道:“冷艳金消,苍苔玉匣,翻书十眉遗谱。”

    自从张敞在闺房为爱妻画眉,“张京兆眉妩”就被传为佳话。后来有许多男子相继效仿,他们在爱人如雪的肌肤上,看着她娇羞的眼波流转、呵气若兰的香韵,轻轻地为之描眉,无限的亲密与温柔,都定格在镜中。《红楼梦》里描写林黛玉的容貌,起句就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只这一句,便将这个多愁善感的柔弱女子描写得入木三分,贾宝玉也因此为她取了个别名,叫颦颦。贾宝玉在大观园里,经常以偷尝她们的胭脂为乐,当他看到黛玉这两道如烟似黛的弯眉,难道不会生出想要日日为她画眉之心?也许因为这两道含情的眉弯,让宝玉对黛玉,更生一分爱怜。

    喜欢欧阳修的这首《南歌子》,是因为词中意境就是一幅画,画的名字叫:只羡鸳鸯不羡仙。在我记忆里,欧公为一代儒宗,风流自命,词章深婉,文理畅达。想象着他在简洁的屋内,书香四壁,桌上横放一张古琴、一盘散落的棋,他独自抱一壶老酒,对着明月,做一次温柔的遐想。烛影摇红,如此良宵美景,又怎能辜负?他即兴填词,桌案铺展的纸上,便有了这样动人的图景,翰墨的清香,在春风舒展的永夜悠悠飘荡。

    凤髻、龙纹。一位美丽的新娘对镜,着彩衣,上丽妆。盘发髻,上胭脂,抹唇红,最用心的,是描那两道细弯的眉,像是一弯新月。她和英俊的夫君相携临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