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身在这里,这件事本身就是历史事实,所以无须担心事实关系会发生扭曲?”
“嗯,这不过是您可以选择的想法之一。”
“可是,你不觉得奇怪吗?昨天,我见到了十七岁的自己,也就是说,现在这个时间点上,有两个永广影二同时存在,这怎么可能?原理上的问题,我们当然想破头也解释不了,但问题是,如果我十七岁时见过四十岁的自己是历史事实,我应该有这段经历的记忆啊……”
我不自觉地打住了。等等,二〇〇〇年的除夕,我在羽田机场洗手间的镜子里看到自己的脸,突然感到类似既视感的不协调感。难不成,那就是……
“您想到什么了吗?”
“呃,其实……”我把羽田机场发生的事简单说了一下。
“那种既视感,说不定就是我二十三年前的记忆。如果真是那样,我十七岁时质问四十岁的自己毛衣的事,那段记忆也应该一起保留下来了才对啊。可我完全没有那段记忆……”
“您或许只是忘记了吧,毕竟是二十三年前的事了。”
“真是这样吗?事关姐姐织给我的毛衣,发现世上居然有两件,我应该记得更清楚才对。”
“这不能一概而论。比如说,刚才影二讲述的未来的确发生了,得知父亲去世的美保为了葬礼回到家里。这种情况对十七岁的影二而言,意味着什么呢?虽然美保回家是因为父亲亡故这个悲剧,但也会有姐姐回到自己身边的安心感。明明父亲被杀,却感到安心——这么说或许不太妥当。”
“不,我明白你的意思。”
“如果是这样,即便几天前,对穿着本该是自己的衣服的奇怪中年男人——四十岁的影二——产生的威胁和敌意,随着美保的回家被净化,一扫而空,所以忘记了。”
“但是……”每解决一个疑问,就会有新的疑问冒出来,“看来我二十三年前已经见过了四十岁的自己。但是,如果我回到过去是事先定好的,仍有一点说不通。因为现在的我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如果运气好,或许可以阻止父亲被杀。可如果成功了,历史就改变了。父亲活了下来,就不再是我知道的过去了。若引发这一切的时间滑动是事先定好的,怎么想都很矛盾。”
“是的,这也是时间悖论。其实有一个可以解决矛盾的假设,不过有点复杂。”
“但说无妨。”
“您可以试着这样想,世界并非只存在一个。”
“什么意思?”
“人生,换而言之就是选择。考试、工作、恋爱、结婚,时时都在选择,这就是生活。”
“那倒是。”
“每作出一个选择,我们就舍弃了其他的道路。换而言之,人类可能有无数种‘可能存在的过去’。比如,影二在二〇〇〇年的未来,成了大学副教授。可您也有毕业后不留校,到某家企业工作的选择。刚才您说自己还没结婚,说不定您还有与公司的女同事相识、结婚、生孩子的过去。您能理解吗?”
怎么想都跟时间滑动没关系,我竟把自己独身的事也无意识地掺入了说明。
“嗯,基本可以。”
“这种‘可能的过去’其实存在于某处。请您这样想象。”
“存在?在哪儿?”
“不在这里,在另一个世界。”
“这个……不太明白。”
“在科幻故事中——不好意思,刚才起就一个劲儿科幻、科幻的,很啰唆吧。”
她那面无表情、一本正经的模样与轻松诙谐的话语相对照,绝妙的不协调感让我不禁想笑出来。
“不会不会。”
季里子似乎嗜书如命,这点或许是她和喜欢书的姐姐意气相投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