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起鱼来,眼睛里就没有别的东西喽。那种事情再也不会发生,绝对不会发生。”
我当时真是提心吊胆,只求老天保佑。万一从邓小平嘴里说出“不是日本领土”,“是中国领土”,我就完了。
他挺了挺身子,然后说:“一如既往,搁置它20年、30年嘛。”
他讲这话的时候,态度自若。我可受不了。使劲地拍了一下邓的肩膀,说:“阁下,不必说了。”
他在那里悠哉游哉,我觉得全身像瘫了一样。
两个多月前,邓小平的回答是如此轻松自若,令园田直大为赞叹。此刻,当日本记者再次提出这一敏感问题后,会场气氛陡然紧张起来,大家都屏往呼吸,看邓小平如何回答。
邓小平非常轻松地说:“‘尖阁列岛’,我们叫钓鱼岛,这个名字我们叫法不同,双方有着不同的看法,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时,我们双方约定不涉及这一问题。这次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时候,双方也约定不涉及这一问题。倒是有些人想在这个问题上挑一些刺,来障碍中日关系的发展。我们认为两国政府把这个问题避开是比较明智的。这样的问题放一下不要紧,等10年也没有关系。我们这一代缺少智慧,谈这个问题达不成一致意见,下一代总比我们聪明,一定会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法。”
邓小平把这么重要的领土归属问题回答得如此巧妙,而且合情合理。这个“中国式的解决方式”是记者们意料不到的,一下子折服了全场的记者。
在回答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时,邓小平再次让西方记者们感受到他的坦率、务实和开放的风格。
邓小平说:“我们所说的在本世纪末实现的现代化,是指比较接近当时的水平。世界在突飞猛进地前进,那时的水平,例如日本就肯定不是现在的水平,我们要达到日本、欧洲、美国现在的水平就很不容易,要达到22年以后的水平就更难。我们清醒地估计了这个困难,但是,我们还是树立了这么一个雄心壮志。”
邓小平还说,要为了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就“要有正确的政策,就是要善于学习,要以现在国际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首先承认我们的落后,老老实实承认落后就有希望。再就是善于学习。这次到日本来,就是要向日本请教。我们向一切发达国家请教,向第三世界穷朋友中的好经验请教。相信本着这样的态度、政策、方针,我们是有希望的。”
对于中国的落后,邓小平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自嘲地说:“长得很丑却要打扮得像美人一样,那是不行的。”
26日,日本的各大媒体纷纷在显著位置报道了邓小平的这次记者招待会。
《东京新闻》说:邓小平既诙谐,又善于雄辩,有时还岔开话题,很有谈话技巧———这位“矮个子巨人”真是名不虚传。
《每日新闻》以《邓副总理首次举行“西欧式”记者招待会》为题评论邓小平说:既不显威风,也不摆架子,用低沉而稳重的声调和温和的口吻发表谈话……始终笑容满面地谈日中友好和世界形势。一想起被称为“长生鸟”一再倒台和上台的坎坷人生,就令人觉得他是一个多么难得的“人才”。
而竹内实教授在他的文章中却是这么评价邓小平的:“看到中国要搞‘现代化’的这种焦躁感,我们日本人不是没有担心。尽管如此,中国迫不得已发出的奔向‘现代化’的信号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我认为在这种理解的背后,我们日本人感到内心有愧。这就是战争责任,是曾经侵略过中国的欠债。”
显然这是有良知的日本人的心声。
1978年10月29日下午,邓小平结束了为期8天的访日活动,从日本大阪乘专机回国。有评论说,在这8天的访问中,以邓小平到达日本关西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