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着政府首脑的礼遇。由于当时邓小平担任的职务是中国的副总理,因此美国的记者大发感慨说:一个国家的总统举行正式仪式,如此隆重地欢迎另一个国家的副总理,这在世界外交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舆论普遍认为,在邓小平访美之前,还没有一个外国贵宾受到过美国政府如此隆重的接待。1946年,丘吉尔访美时受到了美国朝野的空前欢迎,但隆重程度远不及此次邓小平访美。其原因在于,美国人把丘吉尔当作英雄崇拜,但在“二战”已经结束、丘吉尔已经卸任首相的情况下,他并不代表什么。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时也曾受到了隆重的接待。当时,美国政府为他安排了访问节目,其高潮是游览迪斯尼乐园,鸟瞰公路上密如蚁群的私人轿车,以及享受一天纯粹美国式的农村生活。但在美国人看来,赫鲁晓夫只不过是一个乡巴佬。但邓小平的情况却与此截然不同———他富有传奇般的政治经历,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国代表和雄心勃勃的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者和领导人。

    其实,访问美国,一直是中国领导人的一个夙愿,毛泽东曾多次表示希望到“美国一游”。在抗日战争时期的1944年,毛泽东就曾对当时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组长戴维·包瑞德上校和他最喜欢的外交官约翰·谢伟思谈过,他愿意为促使美国在中国抗战后的和平民主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飞赴华盛顿拜访罗斯福总统。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罗斯福没有下定决心。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会见美国进步记者埃德加·斯诺时,也表示愿意到美国密西西比河里游泳。据说,毛泽东在会见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和黑人朋友杜波依丝夫妇时,也都曾半认真半玩笑地表达过类似的想法。

    对邓小平来说亦是如此。1978年11月29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日本公明党第7次访华团时,就对竹入义胜说:“我现在还有一个愿望,就是想到华盛顿去,不晓得能否实现。美国人总是说我为什么不到华盛顿去?那里有台湾的大使馆,我怎么去。只有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了,我们中国领导人就可以去。在国际事务上,我只要完成这件事就可以见马克思了。”邓小平认为,这关键取决于美国政府和卡特总统的决心了。还说:“中日关系正常化一秒钟就解决了,中美关系正常化加一倍,两秒钟就可以解决。”

    而对邓小平来说,这也是他第二次到美国。第一次到美国是在1974年4月,当时他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出席了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大会第6次特别大会,首次向世界介绍了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引起了全场轰动。整整两年之后,他再次蒙受冤屈,被撤销职务,中国也随之陷入了深深的危机之中。

    而这次访美,是邓小平复出后推进中国走上现代化建设道路的一项重大举措。在国内,他要大力推行改革开放,实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在国外,他在寻求和平友谊之外,还要寻求资金、人才、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而更为重要的是国家安全。在1979年前后,苏联这个超级大国不仅通过本土、而且还利用蒙古和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对中国构成“C”形包围圈,严重威胁着中国的安全。邓小平知道,要遏制苏联的霸权主义,靠自身和广大第三世界人民的力量是不够的,也要借助西欧、日本,还有美国的力量。这或许正是邓小平选择大年初一飞越太平洋的真正目的。

    据说,大年初一这天,北京的天气很冷,一大早就下起了小雨。早上8点,邓小平和夫人卓琳与前来送行的李先念、王震、余秋里、耿飚等一一握手告别,并在拥抱了他的小孙女后,登上了波音707飞机。按预定时间,飞机将于8点30分起飞。送行仪式结束后,飞机在跑道上徐徐滑行。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气象部门传来上海虹桥机场有大风大雨天气的预报,能见度下降到1公里以内,根本不符合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