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这清雅的文字,在少男少女的心中,这欧阳修应该是一美男子,适值青春年少,玉树临风,双眸含情。若不然,如何能写得这唯美如画的小令来?即使不是,也该是那白发醉翁,银髯飘飘,笑意满怀。不然,如何做那醉翁亭中的主人?
其实,欧阳修是一个矮个子、长着两颗大兔牙、少白头、一脸病相的大叔。他出道时皇帝接见他,被皇后看到了,皇后皱起眉头说没见过这么丑的人。就连风流宰相晏殊见了他也说,这人的长相和他清新典雅的文字大相径庭,不十分待见欧阳修。
欧阳修在洛阳待了三年,从二十四岁到二十七岁。这是欧阳修在洛阳告别一位相好歌妓而作的词。在离席时,这个丑男子,微闭着双眼唱起了这样一首黯然销魂的歌。他与女人的交好岂仅仅是用地位和才华换来的。诗太美,却难译。我想了想,还是甘愿破坏了原词的美感,将它译成白话文,这比较容易理解一些。
“樽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在送别的筵席上,他心里分明知道,这一回离开洛阳,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也许这一回便是最后的分手了。可是为了安慰对方,仍然打算虚构一个回来的日期,以免她过份悲伤失望。不料自己这句话还没说出口,对方已猜透他的心事。她那凄惨得说不出话的表情,分明知道这是最后一次见面。他举着酒杯,一下子就怔住了,说不出一句安慰她的话。
看着她伤心难过的样子,他恍然有所悟地说:“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人生来就是有情痴,离悲别恨,是人发自本心的情感,跟大自然的风雪月无关。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永叔(按,即欧阳修)‘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东风容易别’。于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所以尤高。”王氏很欣赏此词的豪放与沉着。
一个普通的小儿女的离别,却生发出如此至纯至美的哲学课题,在宋词中,欧阳修是北宋第一人,好像也是最后一人。
自此之后,元遗山写下“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清代的况周颐又写下“他生莫做有情痴”的句子,都是对情痴所做的最好注解。只是,更喜欢欧阳修这句,悲而不伤。不需要有任何疑问,情感本来就是我们活在这世上的一部分,你推也推不掉,倒不如坦然接受它。
“直须看尽长安花,始共春风容易别”,欧阳修爱花,花像女人,但花不挑人,谁照顾好它,它就艳艳地开。洛阳的牡丹天下闻名。看了三年,他还没有看够,临别了,他还直嚷嚷着要看尽洛阳花再走人。这就是欧阳修,不管什么事,一边伤着,一边痛着,一边找机会寻欢作乐。他这辈子爱花,爱美女,爱聚会,爱旅游,爱开玩笑。
每到一个地方任官,欧阳修一定要大搞绿化,种花种树。贬官滁州,他在官衙四周种满花木,还写了一首诗:“浅红深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我欲四时携酒去,莫教一日不花开。”至今,醉翁亭边还有一棵他亲手种下的老梅树。
一年后,他又到扬州做太守。这可是文人雅士心中的风流快活之地。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佳丽云集,少不了风流韵事。欧阳修选了扬州地势最高的地方,建了座平山堂,人在其上,江南美景尽收眼中。夏天,大半夜的不睡觉,趁着凉风正好,拉上一群人,带上妓女,就到堂里喝酒。事先派人到湖里采来上千朵荷花摆放在堂里。摆这些荷花做什么用呢?妓女把荷花摘下来,从第一个客人开始,一人摘一片花瓣,摘到最后一片的那个人就要喝酒,做诗。
又一年,他在颖州做太守。一上任,就治理西湖,除杂草,遍植荷花与杨柳,经年之后,接天莲叶无穷碧,游船笙歌往来,成了颖州的美景。有了西湖,就要有游湖的人,游湖的人中间一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