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敌人的意志如杂草般混乱,随时都有意料不到的灾祸发生。根据萃封的推算结果,应当从地理方位上迷惑敌人,乘敌人失去控制之机而消灭它。

    三十六计中的声东南西,是古今中外战争中常运用的最易成功的计谋之一。声东而击西,以假象迷惑敌人,使敌方摸不着真实意图而无所防范,则进攻的一方便可稳操胜券。

    声东击西的战例颇多,使用的方法也各异其关键就在于攻方的“声东”是否能让防御方完全相信,使其减弱“西面”的防御甚至完全放弃对“西面”的防范,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当年韩信进攻魏王豹,魏王豹的军队封锁了黄河当面渡口。韩信便命令扎下大营,在营地内插旗帜,晚上则多点灯笼火把并命军士往来不停,造成汉军准备由此渡河的假象,吸引魏王豹的注意力,暗地里却将主力调往黄河上游秘密渡河,从而给了魏王豹以致命打击。

    三国时,魏将钟会要进攻四川,事前却命人造船,此事连司马昭也感到不可理解,问钟会攻打四川何以用船?钟会回答:“先布声势,作伐吴状,吴不敢亡动,蜀也疏于防范。”结果,当钟会进攻时,吴未敢轻举妄动,缺乏准备的蜀军被打得节节败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军的8架“蚊式”轻炸机飞到德国首都柏林上空,投放了大量铝箔条,使德军柏林防区所有雷达的荧炮屏上都出现了耀目的亮带,就像庞大的机群要袭击柏林,于是他们急令德国本土许多机场的飞机来保卫柏林,此时,英军真正的大规模轰炸机群却飞到了佩涅明上空,使佩涅明瞬间成为一片火海。

    当然,声东击西这一计谋如果运用不好,被对方发现了自己的真实意图,则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当个的周瑜就曾想用声东击西的办法夺回荆州,而被诸葛亮看穿,结果弄得周瑜狼狈不堪,下不来台。

    因此,声东击西如何运用大有学问。

    “捷足计划”—北非战局的转折点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白热化状态,而轴心国和同盟国两大军事力量在北非战场开始了你死我活的争夺,为了夺取北非战场的主动权,英军元帅蒙哥马利制订了一个代号为“捷足”的秘密计划,该计划的核心就是在埃及的阿拉曼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消灭德、意在北非的法西斯军队。

    1942年10月,蒙哥马利驱车来到杂拉曼北部视察地形,他举起望远镜,但见阿拉曼的周围是一片旷野,沙石坚硬,石头裸露,灌木矮小,任何东西都遮不住。而蒙哥马利的进部队要有15万人和1万辆军车及数万吨战争物资,如此庞大的军队要通过这旷野而又不引起他的对—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的注意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了减少进攻时的伤亡,唯一的办法就是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让隆美尔确信蒙哥马利将从南面发动进攻。

    为此,蒙哥马利一方面命令北面准备进攻的部队进行精心伪装,“以敌人最锐利的眼睛和望远镜”都觉察不出来的速度缓缓“向前移动”。一方面,蒙哥马利命人在南部铺设了一条20英里长的新水道,修建了模似泵房,“高架油箱”、“油桶加油站”、“蓄水池”等等,地面上布满假车辆,堆放上大量的“军事物资”,从飞机上往下看,但见这里来来往往的车辆,十分繁忙。

    为了进一步欺骗隆美尔,蒙哥马利还巧妙地运用了英国早已掌握的“超级机密”即德国的无线电通讯密码,向德方发出了一些虚伺的情报来源,以吸引隆美尔对阿拉曼南部的注意力。使其对“蒙哥马利将从南端进攻”的看法坚信不移。

    1942年10月23日,夜幕悄悄地降临在阿拉曼,这里的夜晚是那样的寂静,除了灌木丛中偶尔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