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花样向例是人民自己的创作。应用范围广,要求多,而且要求好,才从手巧心灵的群众中,产生专业性的技术。并且在某些区域,还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小规模的特种手工业生产。以湘西地区而言,由浦市赴凤凰的老驿路上,就有这么一个小村子,名叫塔户,地方属沅水中流泸溪县管辖,距湘西苗族自治州的首府吉首不多远,住上约三十户人家。他们数十年如一日,把生产品分散到各县大乡小镇上去,丰富了周围百余里苗汉两族年轻妇女的生活。它的全盛时期,一部分生产品还由飘乡货郎转贩行销到川黔邻近几县乡村里去,得到普遍的欢迎。
这种花样北方人通名“剪纸”或“窗花”,湘西人照习惯只叫它作“扎花”或“锉纸”,制作方法有的用小剪子铰成,有的先把纸张钉固在一片木板上,再用小锉刀仔细戳镂而成。两种作法都得经过另外一道加工手续,用细针在纸面上刻扎许多针孔线路,提示绣法和重点,才算完功。应用既和人民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因此多是民间熟习的传统图案。反映青年男女爱情的,有“鸳鸯戏荷”、“丹凤朝阳”、“鱼水相怜”。反映家庭幸福愿望和生产发展的,有“喜鹊噪梅”、“宜男多子”、“五谷丰登”、“瓜瓞绵绵”。反映故事传说的,有“和合二仙”、“刘海戏蟾”。植物中常用的是荷花、牡丹、梅、兰、竹、菊、萱草、百合,以及象征多子的石榴,象征长寿的桃子。动物除常见的喜鹊、凤凰、蝴蝶、蜜蜂、猫儿、兔子,还有宋朝和明朝一直流传下来的狮子滚球和麒麟送子。主题虽常有雷同,内容变化可极多。花式多健康而活泼,大部分具有人民艺术特征。在华北,一般剪纸窗花都近于年画,还保留古代“人日华胜”的本来用意。如用小说故事人物作主题,又和灯影子戏发生联系。湘西花纸以四十年前而言,从“华胜”发展而成的,名叫“神福喜钱”,每到年下,一般人家的门楣灶头、猪圈毛房,无处不贴到。此外船上、货担、犁锄上也贴到。普通用红纸,讲究的用洒金红或明金纸,有丧事人家用粉蓝纸。这种“喜钱”和“历书”及木板彩印的“门神”,西游三国章回小说上的故事画,早已共同形成一种有季节性的商品,每到十一月前后,就由宝庆纸客从常德沅陵大生产单位贩运而来。至于纸花,它的作用和古壁画的粉本,印花布用的皮板片,反而有些相通,都只是完成某种艺术设计的稿子。这种花样的需要量虽然相当大,一年到头经常有主顾,不过由于单价低,分散面又广,始终不能形成城市商品的条件,因此生产也始终在乡村里,情形还恰好和其他小手工业商品相反。当塔户花样流行时,三厅城中的针线铺为便利主顾,争作生意,还得从飘乡货郎手中批买塔户花样,连同发售。这种花纸既然吸收了乡村妇女大部分的剩余劳动力,也就增进了她们的爱美情感,并且还和当地人民实际生活发生联系,论作用,自然远比年画和窗花意义重要得多,也复杂得多。
塔户花样有代表性的,是妇女围裙上角当胸部分,衣袖和裤脚,鞋帮和枕头,男子装钱钞用的抱肚和小褡裢,小孩的口水搭和兜兜帽。它能够成为一件艺术品,不仅必须和妇女的剩余劳动力相结合,还必须和她们的青春情感愿望相结合。围裙、衣袖和裤脚,是每个乡村女子衣饰中不可少的,有了它,生产劳动,逢年过节,送亲吃喜酒,到处都显得花花朵朵,光景热闹了许多。青年情感活泼起来,于是随同这种热闹欢乐情景,当地很多好听的山歌,都从年青男子口中唱出来了。因此作它时,就必然怀着种种快乐的愿望。抱肚褡裢却是在另外一种情形下,绣来赠给丈夫或情人的。一针一缕的彩线,绣到材料上面时,必然同时也交织了她们的爱情。等到小孩子出世,满了周岁,快要独立走路了,正需要一顶小小花帽和一个口水搭,于是作母亲的,又用人间共有的伟大母性的慈爱,连同各种彩色的丝线,对于孩子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