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台湾三家电视台上演的古装连续剧,时常有八府巡按代天巡狩,钦赐尚方宝剑的热闹场面出现,这无疑是受了京剧的影响。究竟有没有尚方宝剑,倒是一个有趣味的问题。

    

尚方宝剑古已有之

    夷考历代史籍,只有《汉书》上有一段“成帝时槐里令朱云,上书愿借尚方宝剑斩佞臣张禹”的记载,明朝诚意伯刘基的诗文集里也屡屡提到尚方宝剑。对于京派按察各地的钦命人员,汉代有代天巡狩的刺史,明代十三省有一巡按御史,这些钦差是否赐有尚方宝剑,对于元恶大憝可以先斩后奏,《汉书》、《明史》虽然都没有明文记述,可是从炎汉到朱明,尚方宝剑这个名称,古已有之,是毫无疑义的了。

    

王命旗牌权威赫赫

    清代职官没有巡按设置,各省则设有巡抚,那等于现在的省主席,是地方行政长官,跟巡按性质完全不同。清代在建国之初仍沿明制,时常有钦命大臣巡察各地,那是为了兵燹之余,洞察民隐,抚辑军民的,并未树立专圻,更未拘于品秩,只是选贤任能,搜隐阐微,差毕复命,属于临时差遣,不是固定常官。后来因各省军政繁剧,为总督军务遂为定员。朝廷为了增加其生杀大权,壮其威势,每赐有王命旗牌,凡屡犯死囚,须立即处决者,得拜王命旗牌便宜行事。在督抚衙门,“请王命”是一桩极为慎重的大事,在押死囚为询供定谳,督抚朝衣朝冠,取出王命旗牌焚香叩拜之后,立刻推出处决,不必等到奏准之后再来行刑。据说当年慈禧宠监安德海下江南造龙衣,一路上招摇撞骗,在山东境内被巡抚沈葆桢缉获。沈葆桢就是请出王命旗牌将安德海就地正法的。

    舍亲札克丹是清封世袭罔替的铁帽子公爵,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如果是晴朗好天,他一定在府里银銮殿的月台上,把家藏御賜的金甲戎辂、鞍勒衔辔以及服玩珍奇晾晒一番。除了令旗令箭(跟戏台上道具大同小异,只是尺寸稍大,制作精细扎实)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王命旗牌了。王命旗是蓝绸子缝制的,二尺五寸见方,镶有五分宽黑缎子边,两边都是用金线绣的满文“令”字,下方正中钤以兵部朱红大印,这是清代最早的王命旗。到了咸同年问,曾国藩以钦差大臣讨伐洪秀全,朝廷所赐的王命旗虽然加绣汉文令字,可是比起开国时代的王命旗就草窳简陋多了。王命牌,圆形,大有一尺二寸,是榉木制的,朱漆髹会,环以龙纹,金镂列彩,璎珞焕烂,正中也漆上满文“令”字并烙上兵部大印,悬在一枝八尺长丹虬赤缨镂金血档的镔铁鎏金枪上,分量很重,扛着走已经感觉压肩,遑论举起挥舞啦!

    湘军攻下金陵,太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被擒,本应送京献俘,曾文正深虑国是初定,一路递解恐怕别生枝节,一时权宜也是请出王命旗牌,就地凌迟处死。由此看来,清代的王命旗牌权威赫赫,跟尚方宝剑似乎没有什么两样。

    

遏必隆刀深藏内库

    清代虽然没有钦赐尚方宝剑,可是为了增加统兵大员的权威,并示荣宠,另有宝刀的颁赐。见诸史籍的有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五女和硕公主所生的儿子遏必隆,因为跟随皇太极与明军交战,屡建奇功,锡封一等公,寻授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顺治薨逝,康熙即位,遏必隆受遗诏与鳌拜同为辅政大臣,赏戴双眼花翎,加太师,并特赐御府宝刀。据说他受赐的那把宝刀是淬钢合以金刚石混铸而成,出自当代铸剑名手,刀泛异彩,舞起来光霞闪烁、寒气森森,刀身虽长仅二尺五寸,可是削铁如泥,是清太祖当年冲锋陷阵、斩将搴旗随身携带的宝刃。刀以人传,后世就叫它“遏必隆刀”了。后来鳌拜恣专获罪,因遏必隆明知鳌拜之恶,却缄默无言,又不劾奏,遂把遏必隆一并下狱论死。继而康熙念他战功彪炳,又是勋臣之裔,仅夺去一等公,收回太师封赠,仍让他宿卫内廷,可是那把宝刀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