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1)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六一国际儿童节的前夕,各报纸刊物上都刊登有儿童的作品,也有文章,也有图画。看了实在叫人兴奋、喜欢。我甚至于想,为什么每年在儿童节时候,报纸编辑们总是紧张地向大人们要稿呢?如果每年这时候,多刊登些孩子们自己的作品,定会耳目一新,孩子们得到了观摩和鼓舞,大人们也得到了快乐和启发。

    文艺作品是时代的风雨表,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当时社会的思想感情,比方说,小朋友童天齐写的那篇《雨》吧(一九六二年五月二十九日《人民日报》第六版),他说:“好雨!

    我真要谢谢你,你慷慨地为丰收而工作,你与冬雪齐美,你给农业带来多大的好处呵!”、“雨!你要是常这样及时地下,五年级的小朋友,在淋浴的水龙头下,湿漉漉的短发粘在额上,一面大声欢笑着,一面用双手掠去眼睛上面的水珠……我也爱看孩子们画的画,那么大胆,那么充满了想象,又充满了生活,一点不受“清规戒律”的约束。比如说,五岁的小画家黄黑妮画的猫——在第二届国际儿童美术展览会,得过一等奖的,就精神虎虎,那一对发光的眼睛,亮得出奇!

    那光彩,那形态,都不是可以从“临摹”上得到的。还有,小画家们给他们的画题名的时候,也往往是出人意料之外,入乎情理之中,令人叫绝的,像黄黑妮把她画的那幅三个小朋友看花的画,叫做《只许看不许摘》,这就把她对于小朋友应该怎样赏花的看法,也放进去了!

    看到、清新、朴实、健康的路上走。

    (本篇最初发表于《北京晚报》1962年6月3日。)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