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夏禹时代称农历十二月为嘉平月,后来一些文人墨客,喜欢“风雅”一番时,就沿袭旧称管农历腊月叫嘉平月。清代对于岁时的一年两节异常重视,一到腊初就准备忙年了。
赐福依照清代定制:“列圣于嘉平朔,谒阐福寺,归,御建福宫,开笔书福字笺,以迓新福,御乾清官西暖阁,召赐福守。……”清朝二百六十八年天下,历代帝王都恪遵祖制,在祝祭还宫,书丹迓福,选赐臣下,这种赐福,是特赐殊荣,跟一般卖福寿字不同,能膺懋赏的只限于近支王公内廷供奉(南书房上书房师傅们)。当皇帝拿起斑管,蘸饱浓墨,在朱红云龙锦笺上,挥毫书写尺余大福字的时候,蒙恩的王公大臣,就跪在御案前俯伏受福,左右各有一个内监展纸。在动笔时,就连六叩首,写完末笔,要正好叩完俯伏,此时墨汁未干,两个内监将御笔福字伸展平托,从受赐者头上捧过,这个动作,需要从容镇定,时间拿捏得恰到好处,才能雍穆得体。据清官内监们说:“翁师傅同铄每年都设有这种殊荣,颇谙此道,行礼谢恩,非常从容有度。有一年大学士王文韶也获得这份荣典,此老重听眼花,腿脚又欠利落,磕头后顶子正好跟福字相撞,墨汁染及须眉,他固然十分尴尬,引得殿上诸人也都笑出声了。”至于内廷翰林和乾清门侍卫,也是蒙恩赐福的,不过那就是如意馆供奉们把福字写好,做成漏斗,用细粉漏在彩绘的锦笺上,写字的人只要笔饱墨酣像描红模字描下来,自然劲骨丰肌,龙飞凤舞跃然纸上。此即宫内所谓双钩福寿字,比起真正的御笔价值就差远了啦。到了光绪二十六年(1900)岁次庚子的十二月,恰逢拳匪之乱,慈禧光绪仓皇离京,在西安蒙尘,当惊魂甫定,忽然想起这一项祖宗定制,乃于十二月二十八日,补写福字赏赐臣下。本来外官非年高德劭开府一方者,是没有资格蒙赐福字的,但那年因为洋鬼子逞凶,圣驾避地在外,为了抚绥办差勤王诸臣,也就不遑顾及什么定制,甚至陕西按察使冯光黔、布政使胡湘林,连四品的西安府知府胡延都得到御笔福字一方,受赏的人都叹为异数。按照以往的情形,如果皇帝高兴多写了几个福字,就把它封有在乾清官里,等到下一年冬天,再赏赐御前侍从、军机大臣,这还有个名堂叫“赐余福”,也算一种殊恩呢!
腊八粥自古传说腊月初八是佛教始祖释迦牟尼证道的吉日良辰,所有信仰佛教的人,对于腊月初八都称之为佛腊,又叫腊八节。腊八那天,佛门弟子要用豆果黍米熬粥供佛,说是喝了佛粥,可以上邀佛祖庇佑。自从佛教从印度传来中土,各大禅林寺院,都在腊月初八那天清晨熬粥供佛,不但五谷杂粮靡不悉备,为示诚敬,还要加入各样珍贵干果,所以又叫七宝五味粥。中国民间喝腊八粥,始于汉武帝时代,到了盛唐过腊八节啜腊八粥的风气,曾经盛极一时。有清一代,是信奉佛教的,到了康熙中叶,天下承平已久,物阜民丰,康熙对于汉武贞观又是特别崇拜的,于是由御膳房大量熬粥,颁赐有功臣僚供佛,以示荣宠。据说熬粥之前,要由皇太后或皇后先行把粥米粥果品质分量,逐一检视,一到子正时刻,就开始下料熬粥,宫廷熬制的腊八粥,粥料是糯米、小米、红豆、玉米糁、高粱米、大麦仁、苡米,粥果则有干百合、干莲子、榛瓤、松子、杏仁、核桃、栗子、龙眼、干红枣等等,先把红豆洗成豆沙,把红枣煮熟剥皮去核,枣皮枣核用纱布包起来煮水,澄出汤来倒到粥里,一块熬粥,枣香柔曼,入口怡然。粥果里的百合、莲子、栗子,要跟粥料一齐下锅,至于其他粥果,例如除去皮核红枣、松子、杏仁、榛瓤、核桃、龙眼干,都剥皮另放,等喝粥时再自取所需。供佛祭祖所用容器,照宫中规定,供佛祭祖赏赐臣僚,没有用碗盛的,一律使用粥罐。同时粥罐里只准放红糖,不准放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