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汉代以后又一个兴盛的朝代,唐代的文学也发展到一个高潮。在这个高潮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印文化交流所发挥的作用。唐代的诗歌是最发达的,从这些诗歌中,我们发现,有一些大诗人与印度来的和尚有密切关系,他们经常写一些赠送印度友人的诗。如李白的《僧伽歌》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唐代的小说也发展起来,除了一些志人和志怪小说以外,还出现了唐代传奇这样的优秀作品。志人与志怪小说中,有不少印度的影响因素,已不必说。新兴起的传奇小说中,也能够看出印度影响的痕迹。如著名的《柳毅传》就是其中之一。这篇小说讲的是柳毅为龙女传信,并与龙女结婚的故事。在唐代以前,这类龙王龙女故事就已经产生,唐代则更为生动,更具有文学色彩。除了《柳毅传》以外,唐代的龙王龙女传奇还有《谪龙说》、《湘中怨》、《震泽龙女记》等,都有较高的艺术成就。有人会说,龙是中国传统的东西,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怎么能说它与印度有关呢?问题就在这里。龙的确是中国传统的东西,中国先民从上古时候起就崇拜龙,神化龙。但我们还必须注意,印度古代也有龙的崇拜。佛经中也有许多关于龙的传说,有“天龙八部”的说法。应当说,印度的龙实际上是蛇,梵文作naga,但由于与中国的龙有相似之处,佛经的翻译家们就把它翻译为龙。这样,中国龙和印度龙的界限就被打破,印度龙也随着佛经传到了中国,并对中国龙发生影响。在佛教传入之前,中国的龙还没有被人格化,也没有出现人与龙王龙女的爱情故事。但在佛教文学传入之后,情况就大变了。龙被人格化为龙王和龙女,而且还与人发生了感情,恋爱,结婚,生孩子。
在上文,我们提到过《灵鬼志》中“外国道人”的故事,那是一个从印度改编过来的故事,表现了一种中国人前所未闻的空间观。到了唐代,印度人的这种空间观又被进一步发挥,出现了《南柯太守传》这样的故事。它说一个人恍忽间进入了蚂蚁洞里,在蚂蚁的王国里当官,并娶妻生子。这不仅体现了奇异的空间观,而且还突破了人与动物之间的界限。印度古代人的头脑中,人与动物的界限不像中国古人那样分明。在中国古人看来,人与禽兽之间的差别是巨大的,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们有思想感情,有伦理道德观念,如果说某某人像禽兽或者是禽兽,那是不折不扣的骂人话。但在印度古代,人与禽兽的界限就不那么分明。因为印度人相信轮回,相信人的灵魂可以到任何躯体中,可以生为人形,也可以生为禽兽形。如佛本生故事中,佛的前身就曾经是各种动物,而这些动物又是有思想感情、有伦理道德观念的,几乎与人没有两样。印度古代人之所以这样抹杀人与动物的界限,就是因为他们相信生命的轮回,相信灵魂在本质上是同等的,相信所有的灵魂都有一个共同的来源。因此,印度上古时代的动物寓言很多,其中的动物都会思考问题,都会像人一样处理问题。而中国先秦的寓言中,就没有这样的情形,只有狐假虎威的故事算是多少沾点边。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志怪小说兴起,其中人和动物的界限开始模糊,动物也开始说话,有了行为,但还是被人们看作“灵怪”。像《南柯太守传》这样,把人和蚂蚁等同起来,也显然与印度的影响有关。
另外,印度文学对唐代传奇的影响还表现在唐传奇的结构上。正如季羡林先生所指出的:“在形式方面的影响可以以王度的《古镜记》为例加以说明。这一篇传奇文结构形式很特别。它以一面古镜为线索,为中心,叙述了几个毫不相干的小故事,用古镜贯穿起来。这种结构形式在印度古典文学颇为流行,比如流传全世界的《五卷书》就是如此,汉译的《六度集经》之类的书在结构方面也表现出了这个特点。”
唐代出现了一个新的文学体裁,叫做“变文”。尽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