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来比较客气,这段时间恩来也没有跟他直接交锋。看我们把恩来抬出来,能不能镇住他。看来,这是劝告他的最后一招了。”
周恩来说:“镇住他这我可不敢当。如果他真的肯听我的话,我很想坐担架去找他谈,尽我所能去说服他。”
“不。你现在不能去。”毛泽东说,“我们先给他拍一封电报,看他态度是否有转变。”
于是,9月8日晨以徐向前、陈昌浩的名义致电张国焘,用请示的口吻说:“胡不开岷,目前突击南、岷时间甚易。总的行动究竟如何?1军是否速占罗达?3军是否跟进?敌人是否快打?飞示,再延实令人痛心”。“中政局正考虑是否南进,毛(泽东)、张(闻天)皆言只有(要)南进便有利,可以交换意见;周(恩来)意北进便有出路;我们意以不分散主力为原则,左路速来北上为上策。如能乘(敌)向北调时(取)松潘、南坪仍为上策。请即明电中央局商议,我们决执行”。
张国焘立即电复徐向前、陈昌浩,命令“1、3军暂停留向罗达进,立即设法解决南下具体问题”。
同时,张国焘密电属四方面军的第31军政委,说:“91师两团即经梭磨直到马尔康、卓克基待命,须经之桥则修复之,望梭磨、康猫寺路飞令军委纵队蔡树藩将所率人员移到马尔康待命。如其不听则将其扣留。电复处置。”
当晚,周恩来、毛泽东、洛甫、博古、王稼祥、陈昌浩、徐向前等在周恩来的住处召开会议,针对张国焘南下的电报商讨对策。此时,周恩来身体还很虚弱,不能下床,只能靠在床头上参加会议。尽管如此,这次会议还是由他唱主角。
会议一开始,周恩来就明确告诉陈昌浩、徐向前,如果张国焘他们向南行动,他认为不会有什么发展前途。首先,丹巴南千余里,懋功南七百余里都是雪山森林,大多是小路,敌人已在康口天芦雅名邛大直至懋抚一带筑垒,部队无法攻取。其次,大渡河流域千余里间,人口稀少,给养条件极差,红军在这样的地方连生存都成问题。再次,阿坝南至冕宁都是少数民族,红军处在此地域有消耗无补充,怎么维持下去?毛泽东说周恩来的意见很正确,南下对红军极为不利。中央的北上方针不能动摇。他请陈昌浩徐向前对北上和南下发表意见。
陈昌浩说:“再回头走草地是不好,但现在北上,前面又有王均、毛炳文拦路。我想,要北上,左、右两路军要一起行动。”
徐向前说:“我对南下问题考虑还不成熟。”
毛泽东盯着陈昌浩,问:“如果张总政委不改变南下主张呢?”
陈昌浩说:“那我们应该考虑南下。”
“不能考虑南下。”周恩来神情肃然地说,“北上是中央的既定方针,不能改变。你们要尽一切可能劝说张总政委,放弃南下主张,执行中央的北上方针。”
陈昌浩、徐向前望着周恩来,没有提出异议。
会后,即9月8日22时,参加会议的七人联名致电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电报说目前红军行动是处在最严重关头,必须慎重而又迅速地考虑与决定南下问题。中央仔细考虑南下的结果,认为左路军如果向南行动,则前途将极端不利。指出“因为地形利于敌封锁,而不利于我攻击,丹巴南千余里,懋功南七百余里均雪山、老林、隘路。康口天芦雅名邛大直至懋抚一带,敌垒已成,我军绝无攻取可能。经济条件,绝不能供养大军,大渡河流域千余里间,如毛儿盖者,仅一磨西面而已,绥崇人口八千余。粮本极少,懋抚粮已尽,大军处此有绝食之虞。阿坝南至冕宁,均少数民族,我军处此区域,有消耗无补充,此事目前已极严重,决难继续下去。北面被敌封锁,无战略退路。”因此,务望张国焘等熟思深虑,“立下决心,在阿坝、卓克基补充粮食后,改道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