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山草地,人口稀少,气候异常。这给行军带来不少困难。当地群众说:“进草地,七、八、九月最好走。”6月间,积雪融化,牧草已长到1寸多高,骡马可以放牧啃青了。军首长选定6月21日作为进军玉树的出发日期。

    6月5日,魏家祯副支队长带先遣连和电台先行出发,勘察进军路线,选定水草良好的设营地点,警卫军后勤在黄河沿设立了补给站。17日骑兵支队集结于西宁市大教场,与玉树地方干部大队汇合,整装待发。20日晚,青海省委和一军联合举行欢送晚会。会上,廖汉生政委作了重要讲话。他号召干部、战士到达玉树后要安心扎根,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团结各族人民,建设人民的新玉树,发展生产,支援解放西藏,完成统一祖国的光荣使命,贺炳炎军长向骑兵支队授了军旗、支队干部受委托宣读了进军誓词。这既是盛情的欢送会,又是进军的誓师大会,充分体现了党、政、军领导和机关对进军玉树部队的深切关怀。

    21日上午,干部大队和骑兵支队在军旗和军号的引导下穿过西宁大街,受到了驻西宁的机关、学校和各族各界人民群众2万余人热烈的欢迎。盛情的场面激动着干部战士的心扉,此时我们共同的心愿就是;建设新玉树,支援解放西藏,完成好这一光荣任务,不辜负党、政、军首长的重托和各族人民的期望。从此,骑兵支队踏上了征途。

    同月24日,我们越过了日月山,进入青海西部的茫茫草原,部队开始了草原野营的生活。各单位均派出拾牛粪组,沿途拾粪,充作烧饭煮水的燃料。从大河坝西行,雄伟的鄂拉山横亘在进军途中。这座山海拔4500米,7月的阳光仍未融化山巅的积雪。我们选择了近4000米的山垭口通过。山上空气稀薄,人马呼吸急促,步履艰难,我们只好挽马缓步而行,少数体力不支的同志坐上驮载担架,30公里的山路,走了一整天。7月3日晚,支队野营于鄂拉山西口。

    当晚,三名战士心脏病发作,抢救无效,长眠于鄂拉山上。同志们忍痛告别了倒下的战友,继续穿越积石山北端的花石峡,于7月9日到达黄河沿,徒涉黄河上游,露宿于星宿海的扎陵湖畔。这里水草茂盛,但气候多变,时而阳光灿烂,时而雨雪交加,时而冰雹骤降。部队在此休整了2天,总结行军经验,表彰先进。地委和骑兵支队党委分别召开了进入草原后的第一次党委会。会上,同志们分析了前段进军情况,研究了下一段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办法,动员干部战士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齐心协力战胜大面积沼泽泥潭地给行军造成的困难,奋力完成最后一段进军里程。

    部队在黄河沿补充了15天的粮料之后,穿越扎陵湖东南沙漠地区后进入醉马滩。此滩宽百余里,滩中生长着一种醉马萆,马不能吃,水味苦涩,人不能饮。干部战士忍饥耐渴一气前进60公里,顺利地进入了野牛沟。7月中旬,我们进抵巴颜喀拉山下,当时积雪融化,冻土化冻,一个大面积的沼泽泥潭地带,出现在骑兵面前。人虽可踩踏浮在泥潭上的草垛跳过,但马的重量大,跃入泥潭,越陷越深,难以救出。我们只好卸下马鞍以及武器弹药,用人背扛分段运送,骡马则由人牵引,踩踏着草垛,逐匹通过。虽然如此仍有不少人员和马匹跃入泥潭,但都被战士们用绳索、绑带拉了出来,使千余匹骡马、重武器和其他物资安全通过了东西查拉坪,穿越了巴颜喀拉山口,于7月21日到达通天河畔。这里离长江源头已不远了,河面虽只宽百余米,但水深流急,河上只有一只用铁索牵引的木船,我们用它渡运武器弹药,人员则坐藏族人民制造的牛、羊皮舟渡河,马匹浮渡。到23日,全部渡河完毕。

    7月24日,干部大队及支队共800余人经23天的艰苦行军,胜利进抵玉树地区。当地各族人民、寺院喇嘛,吹奏着乐器,迎接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