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新时期的科幻运动产生于独特的集团中。昭和20年代,世界范围的不明飞行物(所谓的“飞碟”)的目击消息不断。荣格在UFO中看到了人类的内在不安的投影,提出了飞碟是核兵器时代集体潜意识的产物的假说,但是,另外一方面,梦想与宇宙人接触人群也出现了。

    昭和30(1955)年7月,日本研究飞碟的组织开始着手成立前的准备。昭和31(1956)年7月,“日本飞碟研究会”正式成立。该研究会中,作家北岛小松、德川无声等作为顾问参加;荒正人、新田次郎、畑中武夫等也名列特别会员名单中;作家黑沼健、石原慎太郎、三岛由纪夫、作曲家黛敏郎等在研究会成立之初就是会员。而与科幻相关的星新一、不久创刊科幻专刊同人志《宇宙尘》的柴野拓美也都是初期就加入研究会的会员。

    科学史研究学者新户雅章对当时关心UFO的人们的活动做了以下描写:当时人们知道有关UFO活动的势力大体可分为科学派和接触派两大派别。科学派主张UFO的真相暂且存疑,尽可能用科学的方法探讨研究。接触派则认为UFO的存在不容置疑,甚至要在认定与宇宙人的接触方面展开讨论。

    在《宇宙尘》创刊当时,科学派率先登场的有“日本飞碟研究会(JFSA)”、高梨纯一创立的“近代宇宙旅行协会(MFSA)”;神秘派有久保田八郎、松村雄亮等创立的“宇宙友好协会(CBA)”。然而,在最初既保持一定距离,又维持友好关系的两派不久就成为不共戴天的敌人而反目

    一般来说,国外的UFO迷几乎都是神秘派,美国甚至出现了把飞碟看做是神的启示的新教派。即使没到那种程度,在外星人身上叠加了救世主印记的UFO信奉者也不少。不过,新户雅章认为两派的心理隔阂其实并没有那么的大。

    日本飞碟研究会的代表人物荒井欣一在晚年是这样描述自己对飞碟关注的理由的:“那时国际形势非常险恶,不知何时会再次爆发世界大战。人们想怎么做才能打破这种险恶形势,回到和平的状态呢?假如确认有监视地球的第三方UFO的存在的话,那么是不是战争阴云立刻烟消云散了呢?这样期待的人也会有吧。当然就会产生飞碟才是对人类最重要的东西想法吧。”(《UFO与宇宙》,昭和53年12月号)这样来看,对科学派来说,UFO也意味着核爆炸时代即将登场的某种希望。

    尽管如此,在日本,想要从“科学性”上解释UFO的爱好者还是很多。这与飞碟研究会初创期的科幻运动并非没有关系吧。从表面来看,也许UFO与科幻一样显得怪异,但是在日本“被选择”读科幻的读者要从科学性上解释它,从心理学上理解它,需要具有作为虚构小说欣赏的充分的心理准备。

    在日本飞碟研究会的聚会上,除了UFO的话题之外,还有科技、文学等诸多话题。其中众多科幻的爱好者们走到了一起,提议组成科幻团体,发行科幻同人志。提议者是柴野拓美,而最先拿出名片打招呼说“请让我加入”的是星新一。接下来还有斋藤守弥、广博耀子、渥美凡、隐伸太郎等提出参加。随后,已有作品发表的濑川昌男、草下英明等也提出了参加。柴野拓美邀请矢野徹为首席成员,并通过其介绍见到了今日泊亚兰。虽然今日泊亚兰已经创办“Ω俱乐部”,但是也申请参加柴野拓美创办的研究会,而柴野拓美也加盟了“Ω俱乐部”。于是,在昭和31(1956)年,20名左右的会员组成了“科学创作俱乐部”,次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