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比连锁模式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由此,刘强东下定决心,放弃连锁,专门做电子商务。
京东上线网络商城时,国内的电子商务市场发展迅猛。2004年8月20日,美国B2C大鳄亚马逊进入中国,斥资7200万美元收购北京世纪卓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当时,卓越在北京、上海和广州有3个订单处理中心,旗下有一个由30家配送中心组成的配送网络。
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钉子”正被一个个拔掉。电子商务企业为了解决网络诚信问题,开始构建网络诚信联盟。2004年12月21日,由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倡导成立的“中国电子商务诚信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该联盟旨在建立关于电子商务交易双方的权威的、第三方的资质及信用评估平台。第一批发起单位名单包括中国金融认证中心、金诚信用、eBay易趣、搜易得、云网、淘宝网、一拍网、北斗手机网、卓越网、新浪、盛大网络、第九城市、七彩谷、光通通信、泰康等企业。
电子商务的物流体系建设已经可以覆盖全国,并能在1~3天内将货物送到消费者手上。当当网在全国38个城市开通“送货上门,货到付款”服务,不仅包括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更包括了天津、南京、成都、青岛、大连等二线城市,并且在香港也开通了送货上门业务。在38个城市中,当当网的顾客不仅能够在24~72小时内享受到“送货上门”的业务,同时还可以在接收到货物时,无条件退货而不用承担任何费用。而此时,京东仍然在通过邮局快递包裹,客户要半个月左右才能收到货。
2004年底,刘强东仔细看了后台数据后发现,京东电子商务全年销售额的月度环比增长曲线,结果很“震撼”:尽管网上业务几乎不赚钱,但订单月复合增长率达到26%,即一年增长16倍。刘强东决定关闭实体店,京东彻底转型做电子商务。当时,京东12家连锁店占到公司销售额的90%,利润的95%。放弃95%的成熟市场,去抓5%的不确定市场,刘强东在做这个决定时很痛苦。
当刘强东把这个想法向京东六个部门经理征求意见时,其中两个支持,四个反对。部门经理们认为,这两种模式之间不存在冲突:一个规模大,一个发展快,完全可以同时运作,没有必要非放弃哪一个。
刘强东则坚持认为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做好两件事,一个公司的核心能力也只有一点。当时,京东公司规模很小,一定要把所有的资源集中在一点,才能获得一些竞争力,分散用力只能是找死,只能做一件事,他必须做出选择。讨论进行了一个晚上,凌晨3点,刘强东才说服所有的部门经理。2005年中期,京东关掉线下连锁店。
当时,距京东从代理商转型连锁零售商不过3年时间,连锁模式在中国仍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黄光裕甚至因为国美的上市成为中国首富,但是刘强东最终还是果断地决定放弃连锁,转战网络,可见刘强东是一个相当有魄力的人。
从京东后来的发展来看,刘强东当时的果断决策是正确的。关闭12家连锁店花了约半年时间。2005年底,京东线上收入3000万,比2004年增长200%,其中光磁产品贡献了大部分收入,一张光碟,其他店面卖3元,拿40%~50%的毛利,京东卖2元,只挣很少的利润。刘强东一下子感到京东的未来很明朗了。如果在2004年的时候线上、线下同步发展,就没有后来百亿级规模的京东商城了。
刘强东认为公司在必要时肯定要冒险变革,在看到未来隐藏的巨大危机或机会时就要变革,等危机来了再变革就晚了;而面临新的机会,虽然原有商业模式不变革也谈不上危险,但变革后新的商业模式比原来机会大很多,为什么不变革?
2005年,中国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