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但是,在伯莎心灵王国专政的爱情,是不会轻易被任何突如其来的事件推翻的。一旦她的身体完全康复,回到正常的生活轨迹中,它宛如一时受到压抑的火焰,获得了新的力量,比以往燃烧得更加猛烈。想到极度的孤单,她感到惊愕不已,现在爱德华是她的生活支柱和唯一希望。她不再竭力质疑他的爱不同于自己的爱,但他的冷淡也并非总是摆在脸上。她如此强烈地希望自己的热情得到回应,所以干脆对表现不突出的一切视而不见。她渴望在爱德华身上找到梦中情人的样子。有一段时间,她的确生活在愚人的天堂。但这其实也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儿,因为在心灵深处,她对其本质有一种锥心的疑虑。

    但是从现实看来,伯莎对丈夫的爱越是渴望,他们的争吵就越加频繁。随着时间的流逝,下一次风暴来得越来越快,而且每次都留下裂痕,让伯莎对侮辱更加敏感。最后,她认识到爱德华不可能回应她赤裸裸的情爱表达,于是她索求的比以往多了至少十倍:新婚时小小的柔情也会让她喜不自禁,现在这些千篇一律的施舍物已嫌过多,即使扔给纠缠不休的乞丐,也只会招来怒火。他们的争吵充分地证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一个巴掌也拍得响。爱德华是性格温和的典范,总是沉着冷静。无论伯莎多么暴躁,爱德华从来不会失去冷静;他料想她因为失去的孩子而饱受折磨,而且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他自己就有过这样的经验,尤其是关于奶牛,难产往往会造成一时性格大变,以致世界上最温驯的动物也会出人意料地变得暴烈。他从来不去探究伯莎为何喜怒无常。对他来说,她对爱情的渴求和雷霆大怒后的懊悔一样不合常理。现在爱德华始终如一,大而言之是安于世事,小而言之是自我满足。他对这些事实没有任何怀疑:他所生活的世界、这个地方和这个历史时期,是无与伦比的。还有什么事情比在花园快活地耕作更令人满足呢?他不善于分析,便根本不费事去思虑事情;即使有,也不会借用伏尔泰的名言。他对那个伟大的作家一无所知。此外,伏尔泰作为一个法国人、一个哲学家和一个智者,正是他所憎恶的。事实上,爱德华吃、喝、睡,然后又如此循环反复,和他农场的公牛一样有规律。这一点完全可以证实,他享受的快乐和这些牲畜是同等的。除此以外,一个体面人还能有什么需求,我实在没有概念。

    爱德华还有一项了不起的天赋,那就是总能明白何以自处。对于这一点,他也有自知之明。据说,这是真正的基督徒最为宝贵的天赋。但是,他的永无过失固然满足了自己,教诲了邻众,却不可抑制地给他的妻子带来了烦恼。每当他认为自己站在正确的立场,但妻子却在无理取闹而自己笑容满面地站在她面前时,她往往双拳紧握,眼睛喷火。最糟糕的是,待到稍微清醒的时候,伯莎不得不承认,爱德华的观点无可指摘,而自己则大错特错。她的无理让她自己都惊骇不已,于是把他们之间的所有不快归咎于自己。他们的争吵一般以爱德华的取胜而告终,此后伯莎的怒火马上会被悔恨的浪潮淹没,但又苦于找不到充足的刻薄话来责骂自己。她发疯般地问自己,丈夫怎样才会爱她?痛苦很快转变为恐惧,于是她总是第一时间冲过去环住丈夫的脖子,卑微地请求原谅。伯莎在丈夫面前低声下气,涕泗交流,贬低自己,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又可笑地沉浸在幸福中,以为从此以后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打搅他们平静的喜悦,除非发生地震。爱德华重新成为头披金色光环的偶像,身着真爱的精致衣服;他的言语就是律法,他的行为完美无缺;伯莎是一个谦卑的崇拜者,对这个让自己免于毁灭的神明顶礼膜拜。让她不费吹灰之力地忘记丈夫的忽视和冷落,她的爱就像掩盖秃露岩石的潮水。海水碰上岩石,分裂为波浪,然后分散成泡沫,但岩石自是岿然不动。顺道提一句,这个比喻不会让爱德华不悦。毕竟想起这个比喻的时候,他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