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那是一个台风大作的夜晚,吴先生在家里一边看着关于台风的警报,一边被窗外的狂风暴雨吓得胆战心惊。就在这时,他突然发现了一个从来没有注意到的事实:那些让人害怕的台风居然无一例外地都有一个温柔的女性名字。
“云娜”、“艾利”、“鸣蝉”、“轻吻”、“敏督丽”和“伊布都”,这些很好听的名字背后,裹袭而来的却是不可预料的灾害。为什么要用女性名字来命名台风?吴先生一直对这件事百思不得其解。他还从网上看到,日本一个女权保护组织已经正式向国际气象机构提出抗议,认为用女性命名台风有性别歧视的意味。
为了彻底解开这个谜团,吴先生拨通了中国最好的气象专家的家里电话。那位专家在电话那头告诉吴先生,他虽然对妇女组织的这种不满表示同情,但是他觉得不用女性的名字形容台风是不可能的。
专家说,“你知道台风是一种有几百海里直径的海上风暴,从赤道起依曲线旋转形成。当她充分发展的时候,这种热带风暴会给船只和海岸线城市带来极大的损失。这种干冷的空气与湿热气流搅在一起环绕前进,常常不加警告的就来了。任何一位结过婚的男人都会欣赏我们为什么要用女人的名字命名。”
“听上来好象还有点道理,但是你们为什么不能用点别的办法?”吴先生是一个气象外行,所以提出来的问题也肯定不专业,不过这位气象专家好象蛮耐心的。
“我们给台风起名字,是希望把她们人格化,以便人们注意她们的去向。如果我们用男人的名字,就没有人会注意,这样起不到警报的作用。你可以想想看,如果我们把台风叫做汤姆,或者松本一郎,或者王晓强,人们是不会理睬的,可是当我们说爱丽思台风来了,人们马上会跑去检查门窗有没有关好。”
“你的意思是说,女人比男人更让人害怕?”
“有些时候是的,尤其是在暴风雨来临的情况下。愤怒的女人象台风,在气压下降的时候,她就向四面八方发挥威力。”
吴先生不吭声,心里在默默比较妻子发火与台风降临时的情形,他不得不承认专家说的还真有点相似。
“在男人身上就不太可能发生同样的风暴效果。一个男人愤怒的时候,开始好象很厉害,但是在构成台风之前,常常是吹到海上去了。”这位专家说到这里,还意犹未尽地补充了一句,“这种现象在上海男人身上体现得尤其明显。”
“你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只能说明,在当今的商业社会中,现代女性所受到的压力要大于男性。她们常常要奔波在家庭和工作之间,白天上班要遭遇巨大的职业压力,要做好本职的工作,要看老板的脸色,还要与同事搞好关系,匆匆赶回家后,马上要转入下一场战斗,要烧饭,洗衣,交煤气费,还要检查孩子的作业。于是,强大的大气气压就在忙碌中渐渐储蓄起来,当丈夫一回到家中,这些压力便突然释放了出来,立即在斗室中形成势不可挡的旋涡气流。当这种台风爆发的时候,男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紧急疏散到地下室、阳台或书房里,但是很少人能够达到目的。”
“因此,这就是台风为什么起女人名字的原因了。”吴先生听到这里,总算把来龙去脉搞清楚了。
接着,气象专家开始言归正传,他讲述的台风命名的来历还真的与上面的交谈有关。那是很多年前,有一位驻在基维斯特的名叫迈克·艾宾的美国气象员,发现一个从古巴吹来的台风。他立即向迈阿密的上级报告。他的上级要他把台风的形状描述一下,迈克·艾宾不假思索地说,“它正象我的太太吉瑞琴。”他的上级马上向华盛顿报告,一个叫吉瑞琴的台风正袭向佛罗里达沿岸。这个消息同时被发到了各个报社和电视台,照以往的情形,媒体是不会用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