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缺点,下属和群众对副职难免说三道四。正职对于群众的议论,需要加以引导,但不能下令禁止。如有人在正职面前议论某副职的短处,正职千万不能随声附和,自己更不能带头议论,否则,副职便无法开展工作。即使下属和群众的意见是正确的,也只能先耐心听取,然后通过与副职本人交换意见后再予答复。对副职的缺点和不足,要和他们当面交谈,在下属和群众的面前则应多讲他们的长处。
及时与副职交流思想也很重要。正职对工作有什么新想法,想干什么,在下面听到什么反映,只要不是属于不该公开的话,都应及时地向副职说出来。是自己的想法,与他们进行讨论;是群众的意见,与副职进行交流;看到某人有什么缺点,及时帮助指出,以引起注意。正职和副职经常交流思想,有助于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
坚持原则,不循私情。有位领导者说过:“当我把所有的人都得罪了,我就谁也不得罪了。”因此对于副职之间的矛盾,正职要敢于正视,分清是非,秉公处理。既不能遇到矛盾装作不知道,也不能各打五十大板。那样做从表面看来,好像谁也不得罪,其实由于“和稀泥”弄得是非不清,责任不明,副职口不说而心不服,矛盾也并未能解决。
闻过则喜,有错就改。正职如果没有“闻过则喜”的精神,而是“闻过即怒”,就难以协调好同副职之间的关系。只有“闻过则喜”,下属才敢亲近你,愿意向你倾吐肺腑之言;你才能心明眼亮,看到自己的不足,谦虚待人,理正自己与副职之间的位置;才能在与副职发生矛盾时客观地估计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使副职心悦诚服。
还要注意层次、分清主次。正职在整个领导机构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但主次有时是相对的,全局上你是主,但在某一局部上你是次。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各有各的职责范围。不能因为自己是正职,就什么都管。属于副职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就要授权让他们去办。如果干预过多,副职可能产生误会,认为你不信任他,这样就会影响正副职之间的正常关系。
最后还要有谦虚谨慎,虚心求教的精神。正职应该在业务、思想等方面有比较全面的修养。可是再能干的领导者也不可能是“十项全能”,总有不懂的东西。正职如果在工作中碰到不懂的问题,应抱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一开始就向副职声明:我不懂,请你们拿出意见和办法。这样做,比明知自己不懂,又不好意思说出来,让副职去揣摩要好得多。
副职在领导机构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他既是领导者,又是执行者;既制人,又受制于人;既主动,又被动。处在这个位置上的领导者,怎样才能处理好与正职的关系呢?
1.摆正关系,主动配合正职
副职只有和正职相互信赖、相互补充、相互支持,才能共同完成领导机构承担的使命。所以,副职要出以公心,以大局为重,破除名利思想和虚荣心,坚决维护正职的威信和地位,积极主动地支持和配合正职工作,甘心当好“辅佐”和助手。正职一时考虑不周的事情,副职要主动给予提醒;正职在决策遇到困难时,副职要帮助分析其中的利弊,使其减少失误;正职面临困境时,副职要挺身而出,为其排忧解难,起到“保驾”作用,等等。
2.以事业为重,切忌争权夺利
这是每个副职的必备品质。副职若能出以公心,不争职务高低,不争权夺利,领导机构就能形成拳头,从而开创新局面,干出新业绩。副职如果利欲薰心,个人野心膨胀,时刻想着篡位夺权,那样的领导机构必然是一盘散沙,工作肯定搞不好。只有以事业为重,则利国利民利己;若争权夺利,必害己害人。
3.大胆负责,做好本职工作
现在的副职有两怕:一怕工作中拿不准,一旦错了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