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领导者只有时刻进行自我省察,才可能不断找出自己性格中的弱点,不断加以改正,从而最终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

    古希腊哲人毕达哥拉斯在《金言》中指出:“最要紧的是自尊”。黑格尔在《小逻辑》中认为“人应该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简单来说,自尊就是自觉地做一个高尚的人。这有两方面的内容,从人与物的关系而言,人是主人,物是从属,从而操纵和支配物,人高贵于物,而不是相反。古语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条中的两条都是讲的金钱财富,也就是物欲对人自尊的考验,人能正确取舍就保持了自尊。这就叫“物物而不物于物”,即做物的主人,不做物的奴隶。从人与人的关系而言,自尊是在人群中的自我承认、自我肯定、自我尊重,它是由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所形成的,并因自尊的行为而得到他人的尊重。人做什么样的事,也就成为什么样的人。因为人与物的关系也要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才能建立起来,实际上也贯穿着人与人的关系,所以后一方面的内容更重要。

    自尊意味着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负责,所以首先要有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前者是内在的自尊心,后者是外在的尊严。自主意识是人依据自我对真理的认识,对社会生活中的是非善恶等进行独立的判断。自主意识要求的是独立思考,追求真理不能人云亦云、随声附和,更不能屈从于权威或多数人的意见,违心地放弃自己的主见。在原则性的争论中,那些左右逢源的骑墙派,在社会风云突变中朝三暮四的风派人物,都是失去了最可宝贵的自主意识。当然,自主意识也绝不意味着自以为是、固执己见,这恰恰是自主意识差的表现。因为人是社会的人,人的自主意识离不开社会空间。实际上,自主意识是对社会,包括自己所从属的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念、道德原则、行为规范的自我抉择、自我认定和自我坚持,这些社会和群体意识如党性、民族气节等存在于人的自主意识中,也只有通过人的自主意识才能在现实中得到生动的表现。如果人的自主意识只反映个人的私欲,而不反映社会要求,那么绝谈不到自尊心和人的尊严。

    自主意识直接决定着人的独立人格。人如果丧失自主意识,或者有意地趋炎附势,依附于他人,受他人的摆布,也就失去了独立人格。如妄自菲薄、阿谀谄媚、卑躬屈膝、丧失国格等,这也就没有尊严可谈了。有的领导者在上级和下级面前有两副面孔,召开下属大会时不是面对台下的下属讲话,而是一味侧身面向上级领导讲话。还有的领导者对上级的批评即刻作出快速反应,或虚表同意,或沉痛检讨,显得轻率,这都有失自尊。有自尊的人对上级的批评起码慢半拍表态,经过理智的思考,再作出实事求是的回答。总之,自尊具有社会的标准性,人的行为只有符合社会标准,受到社会的褒奖,才会有自尊。自尊实质上是人以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来约束自我、控制自我、指导自我和评价自我的一种表现。

    总之,自尊自重是领导者最可宝贵的品质。领导者作工作,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人格的力量要靠真理的力量陶冶、锻炼,真理的力量则更靠人格的力量去支撑。领导者的人格力量,也就是领导者在下属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古语曰:“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人者,必兼有威信。”领导者的形象和威信,是领导者以自己自尊的言行,长期塑造和培植起来的,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但要损害和破坏其形象、威信,降低人格的力量,由于领导者所处的特殊地位,只需一个有失检点的行为即足矣,这恰似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培根说:“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如果说担任领导职务是一种幸运而不是厄运的话,领导者更要加强修养,谨慎处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