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一件要命的事——戚继光的鸳鸯阵中,有持矛的,有操盾的,还有纯属多余的扛狼筅的,唯独没有操弓之士——为什么戚继光不将弩弓手设置于其中?要知道,戚继光是自幼长于军中,深谙战争规律的军事行家,他不可能不知道,在当时的战场上,强弓硬弩在战争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把话说明白点,如果戚继光真的敢把他的鸳鸯阵拿到战场上去,对手只需要对方出动几个弓手,就会箭射鸳鸯,将他的阵势彻底击碎。
戚继光不设弓手,并不能证明他缺少军事思想,而只能证明他有过人的政治头脑。替大明天子想一想,天子高坐龙椅,方园千里之内禁绝铁器,这才让皇帝获得了稍微的安全感,可如果有谁扛一堆强弓硬弩跑来,你想皇帝心里会怎么想?
抄家灭门那是一定的!
谁敢用强弓硬弩来威胁皇帝,暗示皇帝说他的小命并不安全,随时随地都会“嗖”的一声,不知从什么地方射来一支翎箭,恰好结束了皇帝的小命……你想此时皇帝的心里,是何等的悲愤,不宰了这人的全家,确属皇恩浩荡了。
所以你看大明时代的军事体制古怪,但这却是一支政治正确的部队。政治上要正确,这支部队首先就不能够沾手远程兵器,另外不可以有丝毫的战斗力——你战斗力越强大,射程越远,对皇帝的人身安全威胁就越是严重。
而戚继光的历史任务,就是要达成大明军队的政治与军事的统一。
而要提升部队的战斗素质,于大明时代而言,就意味着降低军队的政治化程度——完成了这个任务,戚继光就可以留芳千古,万一没弄明白,史书上就多了一个奸佞之臣的名字。
戚继光与其说是一名军事家,莫说是一个政治家。
所以关于戚继光,军事学专家都搞不大懂他,只有政治家才能够理解他——军事学专家永远也搞不明白,你打仗就打仗,搞仪仗队花架子有什么用?而且,只要你翻开古来战史,说到战场之上,“弓马娴熟”这个技术标准,绝对是不可或少的。可是戚继光回避了实际战争的态势,而是纵情讴歌兵部及工部的伟大成就,目的只有一个,妥协!
妥协是政治家玩的花活,政治就意味着妥协,而军事则走的是极端路子,讲究一个你死我活,不死不休。在人类历史上,政治是军事的极端态势,而军事则是政治的极端态势,军事家要死趴在自己的极端位嚣不挪窝,誓与敌人血战到底,而政治家则以此为筹码,强迫对手让步。如果政治失败了,就把军事端上来跟敌人死磕,等到战争打得两败俱伤,玉石俱焚的时候,就轮到政治家出来收拾残局了……总之,军事是政治家的大杀器,徜若军事实力不足,政治家饶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没咒可念的。
所以戚继光的主要历史任务,是通过军事上的优势把对手打得泪流满面涕泪交加,然后朝中再派出高官,把倭寇喝斥一番,勒令对方交出战犯,交给人民审判,就算是齐活了。可眼下的局势是,戚继光若然足要和敌人对打,就必须遵守工部和兵部的严格要求,高高地举蓿一块大铁疙瘩,光着两只脚板,向敌人的铁骑前进,前进,前进进,用他的血肉让倭寇剁个痛快。
然而戚继光真的不缺心眼,他一看这情形,噢,人家倭寇纵马弓刀,凌厉无匹地杀来了。你这可妒,不让我们骑马,不让我们用弓箭,还要高举一个铁疙瘩,这仗还怎么打?
还有更糟糕的,人家倭寇个个吃得脑满肠肥,身体精壮,而明军这边,自打隆庆皇帝以来,就将所有边关士卒的饷银克扣了。戚继光手下的士兵,多有三五个月没发薪水了——全靠了士兵们八仙过海,自谋生路。有的士兵改行当了小偷,有的战士兼职做了乞丐,满大街端着要饭的破碗冲老百姓磕头:“大妈大婶可怜可怜我吧,我也就是一时缺了点心眼,放着安生的日子不过,非要为国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