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该系列的标题来看,相信很多读者会认定该作品属于科幻小说。那么,《时光隧道》到底是不是科幻小说呢?当然不是。
《时光隧道》的开头几页就直奔主题,小说劈头就抛出一个能够把人传送到过去与未来的时间机器。神奇又古怪的发明家W博士与男主角科林·韦斯德是好友,在一次实验中,科林意外地通过这台机器回到过去,我们的故事就从这个地方展开。
以往我们看到的科幻推理作品,基本都属于“设定舞台类推理”。这种推理的特色就是基于一个科幻般的舞台设定,真相与设定紧密相关,从而呈现出特别的趣味来。比如西泽保彦《死了七次的男人》中会随机掉入时间黑洞把一天重复九次的主角、《人格转移杀人》中会让进入者按一定顺序交换人格的外星机器等等,而其中比较相像的莫过于同样以回到过去作为设定的短篇——安东尼·布彻的《粉红色甲虫》,正是这些特别的设定,将作品赋予了与古典解谜不完全一样的趣味。
然而,《时光隧道》与这些作品完全不同,它的特别之处在于,《时光隧道》将穿越、推理、惊险、同人这些元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一本原创推理界罕见的“四不像”佳作。
《时光隧道》的主题很明确,通过时光之旅重现古典侦探的雄风。文中的核心,也就是推理情节,与穿越时空毫无关联。因此,称《时光隧道》是一本科幻小说是非常不恰当的。
该系列描写的侦探众多,福尔摩斯、布朗神父、菲尔博士、“思考机器”、波洛、奎因等众多推理名探都将陆续在时光旅行中一一登场。由此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挑战。这直接考验作者本人的功力,因为如果没有足够的阅读量和写作能力,就无法把这些名侦探描写得惟妙惟肖。
说到同人作品,动漫界有很多先例。在推理小说这个领域内,也已存在大量的先驱型作品,像福尔摩斯的仿作,够编好几十本《福尔摩斯探案续集》了。另外尚有让多个侦探齐聚一堂共同破案的,如西村京太郎的《名侦探》系列;当然还有以真实人物作为侦探参与破解发生在过去的案件,例如《莫扎特不唱摇篮曲》中的贝多芬、《柏林1888》中的森鸥外、《被诅咒的木乃伊》中的夏目漱石(有趣的是,这也是福尔摩斯的仿作之一)。那么马天的作品是否也是同类呢?我觉得不是。与一般推理小说同人仿作相比,他引入了穿越的元素,让现代人与以前的侦探联手侦破案件,但与很多穿越类的同人小说相比,马天更注重原著中的侦探形象,以及作者的创作风格。马天没有带入大量个人喜好,也正是这个原因,《时光隧道》系列小说并没有明显的“同人化”。
在时光旅行里,主角科林将遇到各种古怪的事,有时候更是身陷险境。这时,一个个大家都熟悉的大侦探便登场了。每一篇里的名侦探,要么气宇轩昂,要么风度翩翩;要么滔滔雄辩,要么惜言如金;要么面冷心热,要么和蔼慈祥。唯一能把主角从水深火热的困境中解救出来的人就是这些侦探,而唯一能看穿所有迷局,并一针见血地指出真相的人也是这些侦探。
《时光隧道》第一部作品《福尔摩斯探案》:
男主角科林第一次回到过去,就荣幸地得到与大侦探福尔摩斯一同经历案件的机会。由一桩失踪案开始,逐渐发展为连续死亡,面对这样的局势福尔摩斯却是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
大侦探的高傲、华生的热情、19世纪的英国街边的景象、活灵活现的登场人物……这些描写让我们很快就融入了《时光隧道》的故事。
马天私下里曾和我说过,福尔摩斯是他的启蒙者,由这篇作品也可以看出他对这位启蒙者充满无上的敬意。
《时光隧道》第二部作品《异想天开的头脑》:
希望再次拜访福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