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他而如此低三下四。也许,这是皇上的权宜之计,但即便是权宜之计,皇上这么做了,也是对皇家威权的巨大牺牲啊。皇上为什么要这样?他真的是求贤若渴吗?杨嗣昌一时不知所措。

    崇祯从龙椅上走下来,走过长长的殿堂,走到杨嗣昌的跟前,站住。

    这几十米的距离,崇祯走了很长时间,就像是走过了大明两百多年的漫长岁月。

    留下吧。为了大明,为了你死去的父亲。如果我曾经有错,在今天我都愿意承认。记住,大明是我崇祯的,也是你们每一个人的。保卫大明,就是保卫你们的列祖列宗,保卫你们的子孙后代。

    杨嗣昌突然感觉到冰融化是有声音的,就像花开有声一样。他的心一下子柔软了。

    也许,也许我真的没有出息,就这么轻易地沦陷在一种可能是精心设计的温情里;也许从这一刻起,我将走上父亲曾经经历的宿命之旅……但是,有什么办法呢?如果这一切不可避免,那么就让我承受这一切吧。

    男人是要有担当的。在这个混乱不堪的年代,每一个人事实上都没有什么好退路。就将自己的命运与这个时代死死地绑在一起吧。

    你别无选择!任何时候,你别无选择!杨嗣昌收回已经迈出去的脚步,沉沉跪倒在皇上面前。他开始放声痛哭,哭得那叫一个泣不成声。泪眼朦胧中,杨嗣昌隐约看见命运之神在这殿堂内翩翩起舞。命运之神先后掠过崇祯和他的头顶,并发出凄厉的声音。他想提醒皇上,可皇上却一脸茫然地坐回龙椅,用莫测髙深的眼神看着他,看着这个叫杨嗣昌的男人。

    杨嗣昌果然是个人才,而且是个全才。

    他看问题总是从全局的髙度、战略的高度来着手。

    一上任,他就向崇祯提出了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围剿计划,意图一下子就把农民军给搞死。

    说起来,这个计划也是相当了得,它就像一张如影随形的网,农民军出现在哪里,网就罩在哪里。

    崇祯看了,那叫一个相见恨晚,那叫一个心潮起伏。

    但是人世间的事,有很多美好的计划之所以会搁浅,往往是因为不具备实施的条件。

    那么这个围剿计划要是实施起来,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

    杨嗣昌向崇祯说得很明白,至少需要再增加十二万的兵,二百八十万两的银子。

    兵从哪里来不成问题。大明这么大,人口这么多,在里头仔细拨拉拨拉,拨拉出十几万精壮男子还是不成问题的。成问题的是银子。养活官兵们的银子。前几年打仗主要是加派辽饷,像崇祯三年就加派了辽饷六百八十万两,老百姓们已经哭爹骂娘了,随后几年之所以“流匪”遍地,可以说和那次加派有很大的关系。现如今又要加派“剿饷”,老百姓们能答应吗?

    “剿饷”加派得越多,就会有越来越多交不起饷银的老百姓被逼无奈成了新的“流匪”——这他奶奶的就是恶性循环啊!

    什么叫“饮鸩止渴”?这就叫“饮鸩止渴”!

    但是不饮鸩止渴又能怎样呢?事实上崇祯也不想这么狠地盘剥老百姓——老百姓不容易啊,要养活庞大的国家机关,又要替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国家开支买单,所以历朝皇帝除非是火烧眉毛,一般还是爱惜民力的。

    崇祯也是很想爱惜民力的。国库空空如也,他曾经召集内阁五府六部的髙官们带头捐款,试图内部消化这二百八十万两银子。但是髙官们却只愿捐出一两个月的工资,最多的一个愿意捐出半年工资,却向崇祯提了个附加条件:做好他老婆的思想政治工作,免得后院起火。崇祯心里冷笑不已:这帮鸟人,跟我玩这把戏?!谁不知道我大明髙官个个都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身家,哪怕每人拿个十万出来,这国家之困也就迎刃而解了,却偏不!人人不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