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着我们的尸体过去,就是我们踏着敌人的尸体过去……

    蒋介石就是蒋介石,他不是博古。蒋介石并不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他知道照搬法西斯的东西并不符合中国国情,只能吸取适用他的一部分,希特勒就是希特勒,他蒋介石就是蒋介石。可以说蒋介石是深深了解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的,他知道孔孟之道浸透了整个民族的各个角落。可以说,他和毛泽东一样,都是很了解中国这块土地的,然而他们最后走的路却是那么不一样,一个是革命,另一个是镇压革命,结局也就各不相同了。另外一个就是,蒋介石并没有吃透中国人一大部分的民心,失去了民心,同时也就注定了他的结局。

    冯·塞克特人生的四大信条是:“爱情,仇恨和祖国,利益”。自第五次反“围剿”以来,他万没有料到的是,在红军队伍中,还有一个叫李德的德国人在和他做殊死的较量。他们不谋而合地用了同一种战术,打的却是两种心情的战争,一个是法西斯,另一个则是布尔什维克,却通过两支中国的军队在进行相互拼杀。

    早在慕尼黑的街垒战中,两人已经较量过了。不过那时两个人的身份不同,冯·塞克特那时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国防军总司令,而李德则是一个起义的战士。

    到了中国,两个德国顾问不遗余力地对抗,一方面是为了他们不同的使命,更重要的是为了他们不同的信仰,一个是无产阶级的虯E行者,另一个则是把共产主义当成头号敌人,推行扩张主义的独裁者。冯·塞克特眼看着红军的根据地在他的堡垒主义围攻下正节节溃退,曾有过短暂的兴奋,直到后来看到红军放弃根据地西进,也没能使他的兴奋持续多久,他终于发现这一点点眼前的胜利并不像他们追求的那样辉煌。

    冯·塞克特所崇敬的和追求的是帝国的荣耀和形象,他追求的是第一帝国的荣耀。中世纪的罗马帝国,那是多么的神圣,可历史无情地使这种神圣很快衰落下去了。他梦想,经过自己的努力,把德国也建成一个第一帝国的形象,他崇尚希特勒的帝国主义毅志,那就是扩张和独裁,可他的身体愈来愈差了,自己也许看不到德国在世界称帝的时刻了,自己的理想和夙愿还没有来得及完成。他这次到中国来,就是推行德国称帝计划的一部分,眼前小小的胜利,使他没能看到这一曙光,距德国称帝的目标还很遥远,遥远得似乎没有了尽头,但他仍然清晰地记得希特勒的话:要取得新的土地,只有东方才有可能……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

    冯·塞克特没有来得及等待他那光荣梦想的实现,便于1935年回国,不久便病逝了。他传播关于“独裁”的思想,却深深地影响着蒋介石。

    自第五次“围侧”以来,蒋介石觉得自己统一中国的雄心正在一点点地变成现实。那一段时间,不论走到哪里,他都会让随从给他带上那份放大的中国地图,那张地图有一面墙壁大小,他时常站在那张中国地图前畅想着统一中国的大业。

    中国的古代皇帝中,他崇尚的是秦始皇、李世民、成吉思汗这些有雄心又有胆略的皇帝,他一站在那张地图前,就感受到了自己的强大,内心勃发喷涌的是气吞山河之势,这种强大的胜利感,常使他感受到一种微醺,酒醉一样的快慰。

    在1936年7月,陕北的白家坪,周恩来与斯诺有一段谈话,对那时的蒋介石有一段评价。

    斯诺:你认为蒋介石的势力比前几年增强了还是削弱了?

    周恩来:1934年蒋介石的势力发展到了顶峰,而现在正在迅速地衰落,在江西第五次“围剿”时,他能够动员50万军队发起进攻和进行封锁。那是他势力最强大的时期,在他粉碎了19路军,迫使我们撤退以后,他变成了长江流域的霸主,但这一切的取得,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